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战国青铜甬钟:贵族专享的打击乐器

时间:2018/12/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方偲


  钟,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种计时工具。其实,在古老的中国,最早的钟是一种打击乐器,见证了华夏民族绵延几千年的音乐史以及“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史。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有名的“钟”要数战国早期的文物——“曾侯乙编钟”,它以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这个“国宝”由65枚大小不一的钟组成,其中有45枚皆为甬钟,可见甬钟的作用和地位。

  安徽省长丰县义井乡紫燕墩,也曾出土过一个保存较为完好的战国青铜甬钟(见图),它与其他在长丰县出土的商代兽面纹大铙、春秋编钟等古代乐器一起,共同反映出祖先的智慧、当时科技的发展程度。

  “钟”位列古代乐器首位

  “中国是钟的王国。”我国的铸钟史从原始时期到战国,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时期。据考证,作为乐器,钟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单音钟到按音阶编列演奏的乐钟”。具体说来,从原始的瓷甬钟发展到商代早期的铜铃,此后是殷商的铙,再从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

  西周人按照当时的乐器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中,金位列首位,《孟子·万章下》曾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而钟又位居金类的榜首之位,地位可谓举足轻重,非王家贵族不能用也。“比如成语‘钟鼎之家’‘钟鼓馔玉’‘钟鸣鼎列’等,都有富贵之意,这里的钟指的都是古代的打击乐器。”文物专家路文举举例说道。

  编钟中倾斜悬挂的是甬钟

  按照形制,钟又分为甬钟、纽钟和镈钟等。甬钟是柱状把手,悬挂在编钟架上时,钟身是倾斜的;纽钟则是花片状把手,悬挂时,钟身垂直;镈钟则是平口的钟,体形庞大,一般是编钟里面的核心重器,起到重音和节拍的作用。

  甬钟主要分为舞部(甬钟最上端的平面)、篆部(甬钟立面中部狭长条状区域)、钲部(篆部两侧)、鼓部(篆部下方)、枚(钟面上的乳丁状突起)、铣(钟下两角)。“甬钟因最上面的平面‘舞部’之上立有‘甬柱’而区别于舞部上立有悬钮的钮钟而得名。”路文举说。

  据考证,甬钟出现在西周,其前身或为商铙。在庐江就曾出土过商代兽面纹大铙。西周灭亡后,甬钟作为音乐品质较高的乐器流传了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继续沿用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秦始皇陵附近就曾出土过一个错金的甬钟,非常珍贵。甬钟的甬部均为上细下粗的带有锥度的圆柱形,被编入编钟时,甬钟被牢固悬挂在钟架上,用来敲打成音。

  这个在长丰县出土的青铜甬钟铣间大而舞部小。上有甬,为圆柱形,甬下有旋,舞广粗短。在篆间36个枚,两面各18个。篆带及正鼓部装饰有云雷纹。

  甬钟出土自一个商周遗址

  甬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象征地位和权力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都广泛使用着钟乐。“这个战国青铜甬钟的出现再一次佐证了战国时期,合肥区域生活着贵族,他们的生活既有战国时期贵族的特点,也逐渐呈现出地域性的特色,尤其是楚国的文化特质。”路文举分析说。

  但长丰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孙朝峰透露,对于这个甬钟的年代,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它并不是战国的器物,而是商周的,理由主要是这个甬钟的出土地是一个商周时期的遗址,即著名的紫燕墩遗址。遗址位于义井乡蔡岗村阮大郢村民组南约200米处,遗址所处地势较高,高出地表约5米。据孙朝峰介绍,遗址上采集的标本非常丰富,不仅有红陶、灰陶、硬纹陶,还有鼎足、鬲足、鬲口沿、鬲腹片等。

  尽管这个青铜甬钟的具体年代还有待于文物专家们进一步考证,但可以明确的是,20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人曾用这个甬钟敲打出美好钟乐,这悠悠的钟声穿越历史,余韵至今回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战国青铜甬钟:贵族专享的打击乐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