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被借到日本的《祭侄文稿》,到底多珍贵?

时间:2019/1/19 14:04:37  来源:诗词世界

近日,一条指责台北故宫博物院,

质疑《祭侄文稿》外借的微博

引发众多网民好奇和愤慨。

海报显示,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

东京博物馆将举办

“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

展出的文物中就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高清大图

← 左右滑动观看全卷 →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

激起了两岸人民的愤怒

不仅因为

其中一件是中国书法史上

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纸卷出炉近1300年后的脆弱性可想而知

堪称“展一次伤一次”

还因为这篇书法所代表的“气节”

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人生

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

更蕴含的是

文物所承载的“节气”与历史转折意义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这幅从唐代到现在"幸运"存活了

1261年的书法

对中国人来说

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纵28.2厘米,横72.3厘米,是我们熟悉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传世的经典行书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

  与此同时,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经常出岔子,中国字画文物有过多次借给日本展览而后被遗失或损坏的情况。

  某知名博主提到,当年中国大陆将珍贵的《西泠八家印存》出借给日本展出。结果竟然被借展人弄丢,事后日方提出赔200万日元了事。

  中方将借展人告上法院,日本法院一直以证据不清拖延。

《西泠八家印存》

  于是这件案子就成了一桩悬案。这件事给中日文化交流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这次《祭侄文稿》能完好归来吗?

  如果也被弄丢这个千古之罪由谁来承担?

  言归正传,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底有啥故事呢?

  颜真卿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在幼年执毛笔习字时,“颜真卿”这三个字是以书法家身份出现。他是开创一派新风的书法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唐室好臣子,人品道德更堪称完美。

颜真卿画像

  说颜真卿就要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开始。因为,时代与家世是造就历史人物的基本条件。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出于京城长安。

  颜氏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西晋末举族随晋室南渡。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算起,颜氏家族就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之推,对,就是那个撰写了《颜氏家训》,希望用家训来规范子孙后代的行为,指导他们的学习、工作的人。

《颜氏家训》

  在《颜氏家训》的指导下,颜之推的三个儿子,个个学习成绩出色、道德品质优良,进入朝廷做官,成为隋唐之际的知名人物。

  颜之推的孙辈中,更是出现了如颜师古这般的硕儒。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颜真卿自然不会差。据颜真卿所记,父亲与贺知章、陆象先、陆景融等人同在一个交游圈。

  这些父辈友人大抵有德行,有才学,风采照人。可以想像,当他们来访颜家时,幼时的颜真卿侍坐一旁,得到各方面的教益。

  在各方教导中成长的颜真卿,其中一项重要成就——即被后人铭记的书法!

  众所周知,东晋至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高峰。王羲之之后,“唐初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完成了楷书典范的塑造。

  颜真卿则在继承三大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端庄雄伟的“颜体”。这种楷书书体,具有和唐初三大家不同的美学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过,《祭侄文稿》的文字并非楷书书体,而是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说“第二”其实也挺不准确的,因为艺术很难分名次。尤其是所谓的三大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

  这三幅中国书法甚至中国文化的最高典范,都是见生死、见天地的神作。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当初讲出这个“天下第二”时,肯定非常为难。

  另外,《兰亭序》真迹早已不存人世,所见仅及的皆为后世临摹,故以真迹而论,颜真卿《祭侄文稿》当属“天下行书第一”也不为过。

  然,就这一幅字,其实它一点都不漂亮。

  在“三大行书”里它的涂抹修改最多,字型最潦草。有些地方甚至写到笔锋里墨已经干了,是硬生生的干蹭出的字迹。

▲《祭侄文稿》局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颜真卿写字写不工整?他留下的碑刻工整到可以做幼儿书法启蒙教材。

  难道颜真卿字写快了不好看?他的《争座位贴》跟王羲之的字好看程度的不相上下。

  那为什么《祭侄文稿》涂成这个样子?因为,这是在他五十多岁时,面对着自己亲侄子的头骨写的这副字。

  他侄子怎么死的?被活生生肢解而死。同样被肢解而死的还有颜真卿的兄弟,而他的骨骸已经只剩一只脚了。

  比如你看这触目惊心的一捺: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整篇文稿中用笔最重的两个字“尓父”,尤其是“父”,最后一捺触目惊心。

  这就是颜真卿强压着愤怒和悲痛所写的祭文!

  他回忆侄子的好,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时,情绪已经汹涌难抑,往下写到“贼臣不救”往后仿佛可以看到一张老泪纵横的面孔。

  终于写到最后“呜呼哀哉”的时候,字形早已失去控制,写字的人几乎要哭断了气。

  而那场让颜家几乎灭门的战争,就是——安史之乱

  那一战,仅颜氏一门就有30余人被杀。

  公元755年末,安禄山发动兵变,“安史之乱”爆发。

  颜真卿受命固守平原(山东陵县),堂兄颜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坚守在第一线。

  由于太原节度使按兵不动,未尽支援之责,堂兄被围。颜杲卿父子兵败被俘,被押到洛阳被安禄山肢解而死,一家30余口被杀。

  两年后,颜真卿便去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侄子颜季明的头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悲痛万分的颜真卿泣作《祭侄文稿》。

  二十六年后,公元784年(兴元元年)颜真卿殉国。

  公元907年,大唐灭亡!

  如今,我们只能从考古的遗迹还有仅存的文物字画了解那个中国历史上最自信强盛的时代。

  《祭侄文稿》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鲜活的大唐遗迹。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空前的盛世崩塌的时刻把半生的泪留在了那张破纸上。

  潦草的字迹里能听见老人颤抖的悲泣,枯墨干笔恰如捶胸顿足的哀鸣。

  毫不夸张的说,《祭侄文稿》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珍品,即使颜真卿在世也写不出第二篇!

  最 后

  关于文物外借我们该不该怒?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纸寿千年绢五百”,唐朝纸本的《祭侄文稿》现在已经1261岁了,比宋朝的《千里江山图》时间还长,每一次展出对于它来说都是一次损伤。

  既然此次展出已成定局,那是否可以避免下次外出,我们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