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与审美取向



时间:2013/1/28 14:23:09 文章来源:仲敬干 
  礼拜天下午一位多年的重要客户打电话要我找幅某人的作品,准备春节去看个人。接了这个“单子”,我赶紧联系这位画家。待说明意向后,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画家:“春节前涨价了,要3万一平。”

  “哎,元旦前不是1万的么?”

  画家:“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涨了;我不涨的话,要是传出去了,人家不说我没有进步,画不好嘛!”
  
  画家:“以后再说吧,这次不行,我都忙不过来了,加班加点在画。”放下他的电话,我跟另一位画家联系,得到的也是涨价的话题。看来书画价格上涨,不是瞎说的。

  之后,我上网看了下,那还真是不看不知道,画价都在调。宣布新年润格上涨的一些“王婆”和艺术机构,其上涨的理由和内容是各具特色,涨声一片。比如:“2013年李魔窟的国画作品润格:山水每平尺8万元,花卉每平尺7万元,书法每平尺5万元。‘点菜’式再议。”比如:“中国著名大写意山水画家张口舌,2013全年润格暂定为:每平方尺10万,不谈交情,不优惠”。比如:“中国天才画家猪食草,2013年经权威机构审定,其润格为每平方尺20万元。”当然也有紧跟形势政策性的,如画家李独身:“鉴于新规出台,个人压力增大,老婆孩子人口多;2013年每平方米和每平尺的油画、国画价格统一翻倍为50万元一平尺(平方米)。”

  我把我从网上截获的价格涨势和画家的自我告白,通报给我的客户。我的客户并没有吃惊,只是弱弱的问了一句:“值那个价么?,这样好了,你做主吧,看画面比较突出个人风格的作品,你下单好了,不一定非要名家的。价值和审美不一定是正比的。”

  有客户还个尚方宝剑,我将这些翻云覆雨的画家统统“拉黑”,不在计入推荐的选项。这并不是我小气,而是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的不同。我知道的一个画家,画了一辈子的花鸟画,构图、笔法、着色、题跋永远都是一个模子,艺术上没有一点长进,润格到是年年翻新,凭什么?价格高涨不能说明艺术的长进,价格和价值不同,价值和审美也不同。比如:民国的粉彩瓷器应该说是不错的一个艺术种类,从价值上来说,它肯定比不过元明清的青花瓷;但在审美上,民国的粉彩,一点都逊色于青花。那种介乎于古雅与现代之间的美,和因那种美而所产生出来的淡淡愁绪,永远让人无法释怀;这就是美的力量,而价值承载的往往是商品的力量,这能比么?

  当然,客户永远是对的,因为钱是人家出的嘛!为此我通过朋友从拍卖行里商调了几幅,价格高出标的的一倍,也才1万元一张。哪里就“2013年经权威机构审定,其润格为每平方尺20万元”了。而2013年是农历蛇年,愿蛇年诸事可宜,万事如意,开门大吉。诗曰:

  润格微调属正常,

  坐地起价不应当。

  价值取向谁是谁,

  审美一点还客商。

 
                     2013年1月28日仲敬干匆匆于延安饭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