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谷 东庄图——《艇子浜》



时间:2013/11/6 14:12:0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艇子浜》

  创作过程中的所想、所思、所遇、所作、所为——

  《艇子浜》是一个极有趣味的题材,沈周有幅重要作品《雨夜止宿图》,图上题有二款,一是沈周:“古城东畔日斜时,燕子低飞水漫池,知是雨来春雨足,跳鱼浴鸭总相宜。丁酉春季念日同客城东舟寓,而后人境俱寂,为图作诗颇得其趣。”另一是吴宽的步韵沈周款:“郭外青山雨过时,落花飞絮燕着池,一春诗意谁收得,艇子浜头恐最宜。予家有田舍在城东,舍外有浜名艇子,石田尝泊舟于此。所谓舟寓,疑即其处故及之。”这是我目前仅见的一件(份)沈周与《东庄图》中一景有关系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我早先见过一幅吴宽步韵沈周诗的扇面。前不久,这件扇面流入拍卖行,这就是上海的“天衡2007秋拍”图录中55号拍品,即吴宽:“郭外青山雨过时,落花飞絮燕着池,一春诗意谁收得,艇子浜头恐最宜。予家有田舍在城东,舍外有浜名艇子,石田尝泊舟于此。所谓舟寓,疑即其处故及之。”真是太有意思了。

  关于“艇子浜”与吴宽说的“舟寓”之事,沈周还有一首诗:“特意作亭知好修,石基高筑树为畴。欲承伯氏归休乐,未许他人造次游。细路矫桥绿麦陇,长濠新水漫频洲。宰公果遂南还兴,我亦浜头舣小舟。”

  看着这小舟,我竟也幻化这小舟穿越历史来到了上海。上海,而且是旧的上海。

  为何人们对旧的上海上了心思?细细品来,嚼玉米棒子,吃小米粥毕竟不如嚼牛排、喝法式浓汤来得有滋有味。

  守着土地看着四季更替,毕竟不如用智巧投身到人欲横流的都市,使人生有些增值。市井生活的多样总有一种对主流文化变异的乐趣,这种乐趣总比远离都市的某种变味的风俗或腻味的变态要好。

  北方人想湿的东西软的东西,而南方人则可能想干的东西硬的东西。这种心理对置的需求,抨之不去如一股轻烟漂浮在理念之上。

  讲故事总比讲实事要乖巧得多,越是讲自己搞不搞不清楚的故事,越有自信讲下去,而且越有可能讲得跟别人不一样,陕北大娘不晓得老虎啥个样子、就越容易使剪刀下的纸虎显得趣味化。

  在迷蒙的月光下,迎着醉人的春风,带着小妹,顺着江南如梦如幻的河道摇啊摇啊摇:一庭怒雪,风谜雾乱,醉影舞月,池塘飞雨,霏霁翻晴,水残露败,秀雪凤笺,病伤幽处,情怀旧曲,魂翡魄翠,恰似又忆小唇秀靥今在否?蝴蝶满园飞、无人扑。

  旧上海只是一堆洋式面包渣子和流传了已变味的殖民梦,冒险和称雄的心态,为商人们提供了可资获利的场所。可怜的是大批农民脱离了土地,在向往更有效益的生活中泯灭了对自然的对纯真的维守。

  殖民的帮会的气息和着从弄堂里飘来的煤球炉那种呛人的气息,飘过叮挡作响的有轨电车、飘过有着上一世纪欧美风格的大厦、飘过人声鼎沸的市场向空中深处逸散。

  这就是使人腻味的旧上海。其实旧上海的味还在于;对所处时代的融合及吸收;对过去生活无惜的抛弃;对自己的历史的不在乎性;对当下随心所欲快感的迷恋;对欲念进行千方百计的满足。

  当下的世界似乎由经济和娱乐组成,决策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男人们决定。而呈现娱乐形式和题材趣味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男人们决定。这样的话事情就搞大了。

  不过也不必如此这般的认真。无奈是都市人最大的品格。

  睡一觉起来再想一想就什么也没有了。想到这,我偶然间从脑中跳出这么一句话:“成熟的果子落向大地之后,腐败成了它的唯一命运。”

  我不晓得写进文章里是不是有用。真的,我向来对哲理性句子缺乏足够的信心。

  这是《艇子浜》引出的想法。




《艇子浜》局部之一


《艇子浜》局部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