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青铜羊尊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尊类
尊其实和瓶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分标准不好界定,有时难以区分。一般地,足的比例来判定的,口大足小称为尊,口小足大则称为瓶,瓶比较高一点,尊比较矮一些。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也说:“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清代康熙时的太白尊、莱菔尊就与一般意义上的瓶并无区别,只不过器形比较特殊一点而已。可能当初哪位人物比如乾隆皇帝,愿意给它取名为XX尊的话,瓶也就是尊了。所以,你如果分不清瓶和尊,十分正常。
尊的器型是学青铜器皿而来的,可见创烧之始并不是登大雅之堂的。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比较多,外销数量比较大,用于盛酒或做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有童鞋问,这么多器型,名字是现代人取的吗?
答:有些是有些不是。古代瓷器很多做冥器,当时一定有很好的名字,文献上也有一些记载。有些挖出来叫不上名字的,就给它按器型、图案、寓意给它取一个,这多半是专家取的,有些是盗墓贼取的。清以后烧制的器型名字都比较规范。
其他器型也一样。
莲花尊:北方青瓷典型器之一,侈口、长颈、圆鼓腹、底较高,颈部以花纹间隔,其上多贴有龙纹、飞天、兽面和宝相花,肩部出六系,器身上有刻划或堆贴的仰覆莲瓣、菩提叶,在河北景县、湖北武昌等地的墓葬中均有出土。
青釉莲花尊,北朝,高67cm,口径19cm,足径20cm
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现代仿品多。
观音尊: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仿品多。
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仿品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石榴尊
貌似清时期茶叶末石榴尊
牛头尊:口大,直下无肩,无颈,大鼓腹,直到底部稍收,两旁有鹿儿,因形似牛头而得名(还有人认为像鹿头叫鹿头尊的)。明代后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牛头尊,饰纹多仿古铜器花纹。清乾隆年间起,再度流行,以乾隆粉彩百鹿图尊最著名。晚清时多有仿制,但器型、用彩、用笔都比较差。
百鹿尊: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仿品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粉彩鹿纹尊
青釉刻花莱菔尊:此器圆肩,瓶体修长,短颈卷口,形似莱菔,是耀州窑特有的瓶式。耀州窑瓶类器皿见于出土标本和传世品的有多种样式,有的如此件瓶体瘦长,有的比较丰满,但是所有瓶式的共同特点是对肩部弧度的处理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
赤峰窑白釉划花填黑彩牡丹纹尊:尊口沿外卷,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胎体粗厚而坚硬。肩部两道弦纹之间划刻水波纹一周。腹部剔划花填酱釉缠枝牡丹纹装饰。其做法是: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然后剔划缠枝牡丹纹,再在纹饰以外的隙地填酱色釉,以衬托白色花纹。此尊造型饱满端正,牡丹纹饰花繁叶茂,生机盎然,花叶上辅以篦划纹。纹饰以外隙地涂以酱色釉,形成酱色地白花,与磁州窑白地黑花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国家博物馆 辽 赤峰窑白釉划花填黑彩牡丹纹尊
苹果尊:清代康熙年间的典型器之一,是一种形如苹果的水盂,有缩颈和无颈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缩颈的以苹果绿和天蓝釉为常见,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原官窑器为多。现代仿品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釉里红团花纹苹果尊
仿官窑贯耳六方尊:通体呈六方形,撇口,束颈,垂腹,圈足较高。颈饰对称方形贯耳,足墙两侧有孔可以穿带,故又称为“贯耳穿带壶”。通体施仿宋官窑天青色釉,釉质肥厚,开有大纹片。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雍正时期流行仿宋代瓷器,如仿汝窑、钧窑、官窑等,雍正帝本人很喜欢。雍正仿官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月白等色,釉质莹润似玉,或无纹片或有冰裂纹,胎骨黑色,有宋代官窑器“紫口铁足”的特征,清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大观釉”。雍正官窑仿宋官釉瓷器,有一部分署官窑款识,而无款器多为刻意摹古之作,造型有壶、尊、瓶、碗、盘、洗、砚等,造型多仿古铜器和本朝典型器。贯耳尊流行于宋代时期,器身呈扁圆或六方形,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等有烧制。清代雍正的仿官贯耳尊虽宗宋器,但一改古朴浑厚的形象,代之以典型秀丽的艺术风格。除仿官釉外,尚有青花、粉彩、仿官、仿汝、仿哥、窑变釉和厂官釉等品种。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官窑贯耳六方尊
仿钧窑匜式尊:口呈仿青铜匜的形状,短颈,球形腹,圈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天蓝釉上杂以红斑,釉面光润,外底施酱釉,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仿钧釉是雍正时期色釉品种之一,烧造工艺复杂,清《南窑笔记》云:“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覆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器造型别致,除仿钧釉外,尚有仿官釉制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钧窑匜式尊
太白尊:又名渔父尊,因形似渔翁所用之罾而得名,清代康熙官窑典型器之一。底平、腹大、口小微侈,颈短,高不过数寸,腹部浅刻三团螭暗花,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书款,以豇豆红釉为常见。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其他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窑变釉绶带耳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汝釉牺耳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仿古铜釉描金彩牺耳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霁蓝地粉彩描金缠枝牡丹纹双燕耳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尊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目的请联系作者本人。
程彦林2016年12月10日于北京
关注作者其他文章,请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作者私人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