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如何看杨英风和他的艺术(中)



时间:2018/1/17 11:19:40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陈履生答台湾杨英风美术馆记者问

 

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地点:侨福芳草地办公室

与杨风琛先生的胞妹宽谦法师和杨风琛先生的太太王维妮女士

记者:杨英风先生在罗马的三年时间的意义在哪里?

陈履生:罗马时期是进入雕塑创作的一个最核心的时期。此前,他已经创作了包括“陈纳德将军像”在内的一些雕塑,表现出了他从平面转向立体的的路向。我们知道整个西方艺术的代表除了绘画以外就是雕塑,文艺复兴以来雕塑艺术的发展,将宗教神像回归到人间的表现。西方艺术包括从米开朗基罗开始的一系列的表现,解决了中国本土上难以解决的关于人物造型的问题,所以,杨英风的罗马时期一方面吸取了西方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另外一方面他脚踏实地的解决了一些基础造型的问题。这个造型的问题,包括它做的一些浮雕、纪念章等等,这种类似于现在有点像学生作业的作品,对于一个中国的年轻雕塑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这样的时期,他难以进入西方雕塑艺术的大门,因为他不知道这个艺术的堂奥在哪里,深度有多少。正因为罗马时期,在他游历的过程中,他确实精心的去学习、去研究西方雕塑艺术的精粹,这个时期为他后来脱离西方传统雕塑的形式、语言,走向更开阔的当代艺术的一种新的表现是至关重要。这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关系,他没有这个关联,如果缺少的话,他难以从平面走入到立体。杨英风的罗马时期是解决平面到立体的一个中间过程,当然这个中间过程尽管后来他给一些名人做塑像,这里面都能感受到他在罗马时期打下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脱离开这些写实性的雕塑走向更为抽象的公共艺术,他把写实性雕塑和早期从事抽象绘画结合起来以后,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杨英风先生罗马时期的速写 

记者:尤其他使用书法技巧,然后把中国书法结合到创作之中,您怎么看待他书法应用的问题?

陈履生:如何看待书法应用的问题,包括后来他做一些佛像的问题,运用一些浮雕题材的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他当年在在大陆所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杨英风少年时期就到了北京,有5年的时间,这是他吸收力最强的时间,也是奠立文化根基的重要的时间段。第二次来北京在辅仁大学到1948年的两年多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源于文化根基的文化情感的加深。自从国民党政权移居台湾之后,带走了中国传统艺术或者传统文化一些核心的内容,包括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他们在台湾推广中国大陆文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当时台湾地区去殖民化、去日据时代文化影响的一种积极的、重要的贡献。50年代这种去殖民化、去日本化的工作,对杨英风这一代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运用了从中国大陆带来的一些重要的文化元素去改造日据时代文化基础上滋生出来的文化艺术。祖国大陆的文化对杨英风的影响是深刻的,所以,他的代表作《凤凰来仪》的题目就是来自《尚书·益稷》中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试想,他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基础,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取名。

  他从罗马回来以后正好是他的“五月画会”画友刘国松他们回归传统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中的力量。因此,杨英风利用书法这种线条美所产生的律动,又与他的抽象情怀结合起来,所以,他的雕塑新面貌,实际上也是不满足与文艺复兴以来从米开朗基罗到罗丹这一系列艺术发展的状况,这也就是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他们对于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可以说,杨英风这时候只是利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线条、书法结构的美,以及书法的律动、韵律等等改变了古典形态艺术中那种特有的规则性,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从这种新的方式中同样可以看到在平面上像“五月”“东方”的艺术家的艺术走向,他们也是在运用传统书法做一些新的抽象主义的表现,这里面也有相互的关联性。

杨英风为陈纳德将军塑像

杨英风先生的《陈纳德将军像》


杨英风为著名画家黄君璧先生塑像

  杨英风先生的艺术总是在新的发现与不满足以往的交替过程中前行,在一路前行中又有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新的语言。他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有可能带来自己创作灵感的闪动,包括中国的山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佛教等等的内容。这种新的发现以及新的想法,驱使了他不断进行新的创造;而这种新的创造往往又联系到过去所走过的路线上。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无时无刻没有过去的存在。他已经回不到过去之中,他必须要用新的创造来推动自己的艺术往前发展,所以,不管是中国书法,还是中国山水等等,所有的中国元素导引了他往一种现代化的新的路程上前行。这也是在建立一种新的东方艺术,因为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地区的年青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觉醒,一代年轻人保有了特别的青春萌动,他们在全盘西化的思潮过后,自觉的要和西方拉开距离,但是,他们又不能完全脱离西方艺术、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

  在这种多重矛盾交织中,杨英风几乎和同代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方式,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而已。那么,这个不同的表现,可以看到在一个历史时期之后,他慢慢的在调整自己的发展路线。杨英风先生从罗马回来以后,艺术发展的路线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间以后他跟前面又有不同,他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调整自己是因为自己在不断的发现;有了发现就有新的创造;有了新的创造就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艺术路线。

未完待读,敬请关注明天的内容:如何看杨英风和他的艺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