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READ
中国汉画大展精品巡展(贵州) 于4月28日下午三点在贵州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汉画学会、贵州省文化厅联合主办,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承办,此次展览是从587件(套)中精选出来的,共154件,分别来自全国23家文博单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汉画拓片专题展览,展览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计划,是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配合展览,为了能让贵州公众对汉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30日上午,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先生专门为贵州美术馆公教活动作题为《汉画之美》讲座,汉画有多美?汉画有九美~
One1
| 美在浑厚的气势 |
汉代画像是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中最具气势者;沉雄博大。依据于墓室,来源于信仰,汉代艺术家在理解题材与装饰方面表现出了前无古人的智慧,哪怕是只有尺幅的画像砖,哪怕是其中仅仅刻一些简单的花纹或动物,又都与后世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就是那种汉代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当然,那宏大的车马出行队伍,天上人间的呼应,以及各种历史故事的表现,满壁皆是,顶天立地,结构了一个足以震撼人心的空间。这就是汉代艺术特有的震慑力量,它们用艺术的语言既在当时的人面前表现出了能够勾连幻想的内容,又能够在两千多年之后依然焕发出时代的精神。
Two2
| 美在丰富的内容 |
汉代画像所表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仙世界。
汉代画像中的现实生活,其丰富性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车马出行、迎宾拜谒、捕鱼田猎、驰逐牧放、纺纱织布、庖厨宴饮、乐舞杂技、琴瑟和鸣、六博对弈、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迎来送往、亭台楼阁、门卒侍卫、鱼龙漫衍等。
汉代画像中的历史故事有贤君明臣、武功勋爵、贞节烈女、殉国先烈等历史故事,表现出了“昭盛德”“传既往”的绘画功用。
汉代画像中的神仙世界,以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两对主神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他们的周围有着与之相应的神兽等等,表现了汉代人的信仰。
Three3
| 美在多样的表现 |
汉代画像有着多样的表现,其中既有地域的特点,又有艺人在表现上的特色。而在这种多样的表现之中,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同一题材的不同构思,同一题材的不同造型,同一题材的不同雕刻,都表现出了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正构成了汉代画像在艺术表现上的杰出成就。显然,在一个难以估摸的艺术世界中,汉代画像用不同的表现构造了一个艺术的地下世界,这种并不是一个面向现实和面向公众的艺术表现,又反映了现实世界在艺术表现上的多方面的关联。
Four4
| 美在生动的造型 |
汉代画像的造型是难以想象的。
造型是汉代画像艺术的基础。它的生动性来自生活的观察,有着不同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其特殊性是艺术的想象为造型增添了无穷的生动。在生活与想象之间,在造型与适应之内,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以其在造型上的努力,让造型动起来,从而不仅是呈现出一种活灵活现,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生动性。这或许就是一种为了地下世界所需要的生动性,是艺术的生动打破了地下的沉寂,是艺术生动化解了底下的虚空。
夸张,变形,是生动的汉代画像造型的基本手段。在这些基本手段之中,有些常规的方法,但也有打破常规的努力,比如表现正面的凤鸟以及背面的马,都在造型上解决了古人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是在造型上的努力与挑战。
Five5
| 美在精致的装饰 |
汉代画像从一个方面来看,是以装饰为目的。不管是什么内容的图像,也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手法,都是为了装饰墓室而存在,而努力。作为一种基于墓室建筑而特有的装饰艺术,汉代画像的装饰首先表现出的适应性。适应于门主、门楣、门、墙壁等等的不同构图,不仅有图案主体的适应,还有与之关联的框。框在这一装饰中,简单的就是一条直线,而复杂的则有多种表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框定主体,是一种边界,也是一种表现。
汉画的装饰有两个方面,一种是主体的有主题的图像;另一种是纯粹装饰意义的图案。两者有时融为一体,有时互为补充。尤其是那些纯装饰的图案,往往又是为了配合主体,或是边框,或是独立存在。
Six6
| 美在变化的雕刻 |
汉代画像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画像石在制作技法上有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浅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多种方法,有的甚至是多种技法混用。
主要有六种:一、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二、凹面刻,把物像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三、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像轮廓外减地,使物像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四、浅浮雕,将物像轮廓外减地,使物像略呈弧状凸起。五、高浮雕,减地后物像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六、透雕,把物像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种差异。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Seven7
| 美在耐看的细节 |
细节决定成败,失去细节的艺术表现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汉代画像不管在什么地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细节表现,从整体的构图,到具体的人物、动物等的造型,再到与之相关的刻制,丰富的细节使得画像不仅是耐看,而且还耐人寻味。比如“泗水捞鼎”的“捞”,各个不同的画面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正在细节之中,包括那点题的鼎中出龙这一细节,其正反映了多样性表现上的特色。所以,汉画在表现上的各不相同,重要的是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各不相同。因此,细节作为画像艺术表现中的重要部分,也就成了汉画审美的重要的内容。
泗水捞鼎,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泗水升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泗水捞鼎,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
Eight8
| 美在不同的地域 |
汉代画像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多样的地域风格是汉画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地域风格反映了地区的文化风格,也反映了文化的传承。地域风格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时的创造。地域风格既有在一个很广泛围内的差异,也有相邻之间的不同。在汉画艺术的整体中,陕北的与山东和苏北的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在汉代基本上属于一个文化区域的苏北与皖北,彼此的差异性也是很明显。地域风格首先表现在同一题材内容的不同理解和表现之上,如伏羲女娲与东王公西王母的不同配置,以及有些题材内容的地方性专属,或地方所有的唯一性;地域风格还表现在不同的刻制方法之上,这是今天判定地域风格的主要立足点。比如陕北的刻制方法主要表现在这一地区,而四川的石棺画像也只有四川才有。
伏羲女娲–朱雀玄武,淮北市博物馆
西王母,山东博物馆
Nine9
| 美在无法的自由 |
在汉代画像的许多表现中,超于法度、不合规矩的自由表现,在构图、造型、表现、刻制等多方面,共同表现出了自由的艺匠。汉代艺术之所以在2000多年前就表现出了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超前的表现力和审美上的独特性,正因为它在艺术上的自由,无拘无束。自由是艺术的生命,自由是审美的不解的魅力。汉画之美在超于法度的自由的表现中,在既有适应性,又有打破适应性的构图与表现之中,自由的表达成为汉画的一种特有的气质和精神。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既创造规范,又打破规范;既有范本,又超越范本;既有法则,又不为法则所拘。汉画就是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前段,在规律性的表现中,将造型与表现的诸多关联通过不同的细节而展现出史无前例的审美,同时,又在后无来者的历史范畴内将汉代艺术抬升到了一个历史的高位。
Ten10
| 结语:全面认识汉画 |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出的图像的意义更多的是在题材和造型方面,并不是终结的绘画的意义,所以,对于汉代绘画的认识,还需要再沿着战国以来的壁画和帛画的发展方向来看汉代的绘画。除了帛画之外,汉代的墓室壁画有丰富的遗存,具有代表性的有西汉中期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壁画墓、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墓壁画等。
汉代绘画从马王堆T形帛画开始,已经表现出高超而缜密构思构图的水平,及至汉代画像石上,这一时期特有的构图方式,能够囊括复杂的内容,能够展现阔大的场景,能够表现丰富的想象,能够反映深邃的思想。从天上到人间;从现世到地下,集中到一个墓室之中,河南新密的打虎亭汉墓、山东沂南的北寨汉墓、江苏徐州的白集汉墓等,以期完整的保存而显现出一个系统的墓室格局,并将图像所处的位置标示出图像之外在整体中的意义。从造型上来看,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漆奁中的帛画《导引图》,其各式造型之生动应该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虽然这种具有标本性质的绘画只是人物单体的表现,但造型上的“导体令柔”的形神关系,却表明了汉代绘画已经达到成熟的境界,而在形式上的工笔彩绘画法应该是东晋顾恺之及其之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始祖。
画像石和画像砖共同构造了汉画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也是金石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早在东晋末年,戴延之的《西征记》首次记载了山东鲁恭墓前的石祠堂、石庙和画像。北魏末年,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记载了山东、河南南阳等地的石祠堂和画像。北宋中期以后,一些金石学家刻意收集和著录汉画像,促成了金石学的兴起。到了北宋末年,则出现了“访求藏蓄凡二十年”的金石学家赵明诚,其30卷的《金石录》对藏品和金石铭刻拓片的论述和考订,开金石学的先河。《金石录》首次著录了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这一位于山东嘉祥县城南的武氏祠又称“武梁祠”,是祠堂及其画像的代表。因此,在鲁迅的所好、所藏、所论中也多次提及武氏祠。
因此,基于它的拓印、收藏及其对于拓印版本的题跋、考释,都是中国独特的学问,也为历代文人和书画家所好。
与现场听众互动
展厅
Mr.陈与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
Mr.陈与贵州美术馆公教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