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3页 共377条
|
|
奥运雕塑巡展将在北京启动 有望进台湾
- 时间:2006/4/6 15:46:09
中央美院在读博士高蒙入围作品:扬眉剑出鞘
将于6月23日在北京启动,首先巡展21个大中城市
开版语 奥运改变生活
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北京奥运主会场。
2008年,你可以搭地铁在奥林匹克公园站下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在某个下午抽空去溜达一趟,顺便买张票看看比赛。
乘公交看奥运,只不过是奥运生活的一个细微枝节。而我们的生活,因为这场盛会发生的改变已无处不在:社区里迈着小碎步巡逻的老太太,手臂也套上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红袖标;数条新建的地铁在紧张施工,可以预见的便捷交通,影响了很多人的购房买车计划;还有奥运场馆周边的违章建筑,即将迎来一轮拆除的高潮,那些低矮拥挤的窝棚,将随着“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历史;北京古都已提前迎来八方客人,老外也忍不住穿起了唐装旗袍……
还有800多天,每临近一天,我们的生活就多改变一分。从今日起,本报每周开设“奥运新闻时政版”,关注盛会之下的北京变化。
“奥林匹克的快乐,也应让台湾民众享受。”4月5日上午,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袁熙坤向记者透露,即将在6月23日在京启动的奥运景观雕塑作品全国巡展,正在着手将巡展办到台湾的工作。
袁熙坤透露,这次征集大赛自2005年8月8日启动至今年3月1日截止,共收到来自82个国家的方案作品2433余件/组,其中欧、美、亚、非各国应征作品722件/组,中国内地及台、港、澳方案作品1711余件/组。
经过中、美、英等8国的17位专家评选,386件/组雕塑作品最终入围,其中优秀作品277件/组。
对于大家关注巡展是否会到台湾的问题,袁熙坤笑着说,“台湾人民与我们一样是企盼健康的,对奥林匹克这种阳光的活动,是参与和支持的,就像当年他们对申奥的支持一样。”他透露,目前正通过民间组织积极联系,努力让巡展走进台湾。
袁熙坤还透露,此次巡展第一步是在全国21个大中城市举办,紧接着是世界巡展,最后是走进偏远山区的“深度巡展”。他说,值得一提的是,将在青藏铁路开通当日,进藏展出。
新加坡唐星海的入围作品:创新高峰。
台湾侯连秦的入围作品:共荣。
■巡展揭秘
揭秘一 兵分三路走进山区
组委会秘书长邹文博士介绍,6月开始的全国巡展,初步方案是组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车队,车体印有奥运标志,届时将成为奥运的流体广告。
此外,明年2月进行的深度展出,将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地方,走进偏远的山区,使奥运的气息真正传递全国。邹文认为,奥运并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奥运,而是全国人民的奥运。巡展就是努力促成更大范围的奥运互动,成为全国老百姓都可以参与的行为。
揭秘二 特制包装箱可防震
290件作品均为青铜和不锈钢制造,抗破坏力比较强,但重量也十分惊人。邹文介绍,为了保证这批艺术品的运输,组委会将为每件雕塑特制展箱。运输过程中,它就是雕塑的包装箱;而在展出时,这个特殊的箱子将摇身变成展架,支撑起雕塑。在运输过程中,将有填充物在箱子里用于防震。而运输则全部由11米长的货柜车负责。除组建车队外,还将采用铁路运输。如此大规模的优秀艺术作品流动,安保工作也令主办方绞尽脑汁。由于雕塑展览具有全天候展出的特点,为防止雕塑作品遗失,由巡展承办城市派保安24小时值守在展览现场。
揭秘三 获奖作品由市民选出
邹文介绍,这批雕塑作品的金、银、铜奖,将由群众投票和专家投票共同产生。其中,群众的投票分量占一半。每件作品都有一个编号,市民入场前可获一张选票,参观后可在选票上填写自己喜爱的作品编号,然后投到专门的投票箱中。只有到达现场的市民才有获得选票的资格。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性,选票采用科技防伪,以防止选票被复制。
邹文说,投票箱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也有可能把作品底部的基座直接设计成票箱,市民不用填写编号直接投入。他说,“我们特别重视投票这个环节,如果群众不参与,巡展意义就不存在了,投票是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响应。”
揭秘四 入围作品将成景观雕塑
全部巡展结束后,这批艺术作品将何去何从?邹文介绍,届时,将把所有艺术品分散到各个城市和奥运场馆,成为当地标志性的景观雕塑。由专家和群众共同评出的金银铜奖29件作品,将优先提供给奥运场馆,同时复制的小样将送到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珍藏。
对于其他的入围作品,则做成菜单式,一组一组地分配好,以避免多个城市共同抢一件作品。最后还将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作品的归属。此外,各城市还可以根据城市的特色,与作品的结合程度,私下调换。
揭秘五 巡展作品欢迎打擂
邹文说,此次征集和巡展,注重的是参与性,并不意味着巡展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如果有人不服气,认为自己有作品更优秀,在著作权贡献给奥运会的前提下,随时可来打擂。组委会也将进行不定期的评选,入围作品也可随时加入巡展。
■对话
“最担心作品叫好没处安放”
组委会主任称巡展让西部孩子感受奥林匹克快乐
4月5日上午,2008年北京奥运景观雕塑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袁熙坤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自称最担心作品叫好没处安放。
《新京报》:为什么要举行如此规模庞大的奥运景观雕塑作品征集?
袁熙坤:北京奥运会举行时,即使在北京居住生活的人,也未必能轻而易举地拿到入场券,更不用说是西部地区的孩子了。但是,我们想,他们也应该感受奥林匹克的快乐。奥运景观雕塑作品巡展,就能直观地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新京报》:此次大赛征集到的国际作品占了1/3,您认为是什么吸引这么多外国艺术家参赛?
袁熙坤:国家的盛世,奥林匹克本身对艺术家的感召力,以及外国艺术家对中国这座世界文明古国的神往。“国际裁判”占全部评委的1/3,其中有来自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和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等世界著名艺术院校的艺术大师。可以说,这次评选出来的作品,接近世界雕塑前沿水平。
《新京报》:这些艺术品巡展完后,将如何处置?
袁熙坤:将成为奥运场馆和一些城市的景观雕塑。不过,我最担心的是,当作品在全国和世界巡展回来之后,只有专家的点头,群众的叫好,最后却找不到适合安放的位置。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给优秀的景观雕塑留出空间,保证妥善安放。(信息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