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时间:2015/3/17 15:48:15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孙先凯/整理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这就是著名的“银雀山汉墓竹简”。

  据统计,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枚,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四篇佚名文和一篇残文,《晏子》十六章,《六韬》十四篇,《尉缭子》五篇,《孙膑兵法》十六篇,《守法守令十三篇》十篇,论政论兵之类五十篇,阴阳时令占候之类十二篇,其他(包括唐勒、定心固气、相狗方、作酱法等)十三篇,以及《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一般认为,这批竹简的字体属于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年至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六韬》、《尉缭子》、《晏子》等书,自唐宋以来就被疑为后人假托的伪书。此次发掘证实了以上书籍在西汉前期已经传世,并非后人假托的伪书。《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证实了《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已不见于著录。唐宋以来认为《孙子兵法》是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而成书的,或以为是后人伪托的,或以为世无孙武其人,兵法为孙膑所著。《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被发掘出来,使这个长期存在的疑问得到解决。

  竹简作为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近代以来,临沂之外的湖南长沙、湖北荆州、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竹简串联起来形成“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