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穿越古今探访宣德炉

时间:2021/2/24 文章来源:贵州都市报 记者李屹、龙漩漩、邬建玲


铜戟耳圈足炉

  在当下的收藏热中,宣德炉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古朴雄浑的造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捧。12月3日,保利十周年秋拍艺术周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组长、研究员李米佳从独特的角度带领听众步入宣德炉神秘的世界。

铜戟耳圈足炉年款

宣德炉

宣德炉

宣德炉外底

宣德炉

铜台几式炉

  名称之辩
  其实“宣德炉”是一种泛称比较合适,它并不仅指宣德年间所造香炉,也泛指与之形制相近的铜炉。这其实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景泰蓝”,并不是专指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而是对一种特有工艺器物的泛称。据记载,宣德三年铸铜炉,合计数千件。当时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广泛,以致现在宣德炉随处可见,而真正流传有序的又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
  从清宫旧藏器看,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但在年代和工艺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尚不能确认哪件是宣德三年铸造的“真宣”,但是宫廷旧藏器中宣德炉作为一类器物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所以到底有没有宣德炉的争论可以就此而止了。
  铸造用料的讲究
  在明代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吕震所著的《宣炉彝器图谱》关于宣德炉的用料记录中,出现了三种材质的铜,其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风磨铜”。另外“洋铜”“精铜”两种材质的铜在炉谱(二十卷谱)中写得也十分清楚。
  根据中国冶铜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当时只有青铜和红铜(纯铜)两种。考古发现证实,明代嘉靖年间才开始大批冶炼黄铜(制造铜钱)。黄铜之所以在中原地区出现较晚,是因为形成黄铜合金需要锌,而锌是很难单独提炼的。此前中国历史上在平原地区也偶尔出现过黄铜制品,但那是得益于铜锌共生矿,而非有意识地对锌的单独提炼。“风磨铜”其实就是一种黄铜,是一种黄澄澄的铜锌合金。毫无疑问,正是这一特点才使宣德皇帝龙心大悦。
  但是“风磨铜”含锌量也许不够,色泽也未必够灿烂,所以铸造“宣德炉”时又往里加入倭铅(锌)、黄金和白银,这才产生出了黄金般澄亮光辉的铜锌金银合金,也即“精铜”。
  至于“洋铜”,多半指的是当时流行的日本红铜(出山铜)。根据《宣炉彝器图谱》(二十卷谱)所述,供炉及大型炉用“洋铜”铸的多,而小型的珍玩炉则用“精铜”铸的多。
  皮色不是先天生成
  皮色是指宣德炉外表呈现的颜色,据《宣德彝器图谱》总结有十几种之多,后人多以此为鉴别“真宣”的重要标准。其实所谓皮壳多为后期加工所致,明末项子京《宣炉博伦》中有关于炉色制作的详细记载。而铸造生成的自然金属色泽是非常单一的。故而以皮色鉴“真宣”实乃本末倒置,皮色不是先天生成的,与铸造的材质或精炼与否没有关系。皮色本身就是后加上去的,随着使用也会变色或脱掉。从旧藏的宣德款器物来看,由于长年频繁的使用,器表多有烟渍,包浆过重,颜色灰暗,原来的皮色荡然无存。而后来收购或捐赠的宣德炉多出于藏家之手,赏玩多于实用,具有璀璨的外表,与旧藏器形成强烈的对比。另外一个方面,旧藏器中清代款识的宣德炉,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的国朝年号款,则基本未见使用痕迹,皮壳颜色精彩纷呈,可以见到当年炉色制作后的风貌。
  通过年款认识宣德炉
  喜爱收藏的朋友一定知道,当我们判断一件藏品的年代时,认识年款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的器物上题写帝王年号款识自明代开始流行,这种帝王年号款识俗称“年款”。宣德炉的年款大部分是铸款,少数为刻款。从字口的边角痕迹可以看出,圆润者为铸,锐利者为刻。款识位置一般分布于器外底,也有个别的在内底、口沿等处。
  认识宣德炉的年款是判断宣德炉真假、年代的重要标准。宣铜器的款识有数种。目前流传的宣德款有“宣字”款、“宣德”款、“宣德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四种。宣德炉的年款书写风格以减地阳文楷书为主,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其它还有阴文楷书、单框阴文篆书等。款识风格因书写者而异。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沈度是当时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曾被永乐皇帝誉为明代的王羲之,因此明代宣德炉的款识具有台阁体的书法特点。
  清代流行榜书。榜书,古曰署书,今称擘窠书。榜书是很难书写的一种字体,从清代铜炉的款识上可以看到,要将榜书缩小在一个小小的方寸之间,真正能做到完美的很少,甚至连清宫造办处的作品也很难做到笔笔精妙。就清代康、雍、乾三代来说,铜炉款识在间架结构上很难有榜书风格,笔道上也过于纤细。康熙时因时代较早,书体风格尚受明代台阁体书法影响,榜书秀气有余而气势不足。雍正款榜书最好看,字体或长或方,但更接近于宋体。即便如此也做到了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乾隆款榜书最难看,结构松散,体量不匀称,线条轻重及粗细也无变化。
  铜戟耳圈足炉
  此炉具有典型的清康熙朝官方制器风格,可作清代宣铜器的断代标准。流传下来的清代宣德炉,凡盏式造型的多配戟耳或狮耳。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图式及相关资料,戟耳炉又分为渗金装饰、戟耳鎏金和无金饰三种类型,本器为康熙朝仿制的无金饰类。
  内坛郊社款铜蚰龙耳圈足炉
  这尊香炉最为特别之处在于,铸有减地阳文四字楷书:“内坛郊社”。从这些字分析,此炉应是在内郊祭祀时使用的。香炉炉身所雕二龙的龙纹雄劲有力,龙发从两角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张口,龙眉向上,细脖,是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的形象。其中一龙的龙尾似蛇尾,更加符合宣德时期龙的特征。而清代的龙形刻画与此粗细有别。因此,2010年1月耿宝昌先生鉴定此器为明代器物。
  铜冲耳乳足炉
  这是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这尊冲耳乳足炉器型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包浆厚重自然,采用古老的失蜡法铸造。
  宣德炉是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和礼器使用,为统治者和天下民众所敬重,故而其造型多按照古代青铜器、《宣和博古图录》和各名窑瓷器造型典雅者为铸造蓝本,不是出于铸造者的臆造,这件冲耳乳足炉的造型,是以宋瓷中哥窑的双耳三足小炉为蓝本铸造。
  铜台几式炉
  这件宣德炉平口,方足,不施金彩,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一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炉附铜座,配黄绢面木匣。木匣外有受赏人的签题“世宗御赐”,表明了这件宣德炉不同凡响的“身价”。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台几炉是仿照宋定窑瓷器款式铸造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穿越古今探访宣德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