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宋代文人之服

时间:2022/5/25 文章来源:美术报 傅伯星(民间学者)

南宋 宋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局部)

     古代社会的成员,概括为“士农工商”四种,农工都属于庶民,商的大多数是小商小贩也是庶民,按现今的说法就是体力劳动者。与之对应的脑力劳动者,吃的是“文饭”,靠出卖知识和文化谋生,就是文人,包括朝廷官员。由于官员上班时自有规定的衣冠,比较复杂,另文专述, 此处不谈, 文人除了官员和有身份如秀才举人外,亦为庶民。

     文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出外始终是长袍(夹)长衫(单),四季不变。袍衫分二式,一是斜领,二是圆领,腰束带,为帛带或丝编的绳,在腰前中心打结,多余部分垂于腰下。里面上衬衣,下裤或系裙。不怕各位笑话,前几年我做了一件长衫,穿上后发现下身特别暖和,亲身体会到长袍对于老人有很好的保暖作用,裙也如此。随着天气变冷,长袍外加对襟的褙子,其袖有长有短,袍的长度既可至膝下,也可至足上,其实就是宋代的风衣。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文人之袍多为宽袖。所以李南金诗云“布衫阔袖裹风烟”,凡袍面为褐色而镶有黑色领边、袖边和下摆沿边者,称为“道衣”,不是道士之衣,但很受名士喜爱。袍面一般多为白或各种浅色,没有花纹,但可能织有暗纹。

     自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战乱既久,政治黑暗,士大夫惧祸而尚清谈,表现在服装上“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以至“一袖之大,足断为二”。这种服式在绘画中多有反映,北宋后期、南宋中后期有相似的社会背景,于是一些士大夫不由慕古而仿之,宋画中着广袖博衣者屡有所见。

     到南宋中后期,政治日益黑暗,危机日益深重,在马远一派画家的笔下,出现了众多超然欲遁的士大夫形象,但已无魏晋服式,大多是身着“时装”,或方巾、纶巾、软巾,或道衣衫袍。元明清除道士等职业所需外,着魏晋古装的几乎从此消失。这种变化表明,古装已在南宋后期淘汰,而宋代的一些服装正成为新的传统,为后代所继承。看一下元明清画中的文人形象,绝大多数人所穿戴的正是宋代的“时装”。

     最流行的帽子为东坡巾、方巾和幞头。前二种是有较固定的形状,但从其结构看可能会折叠,用时复原。幞头则是临时系结而成,脑后留有两条帛带,能随风飘动,因此变成古装戏中秀才常戴的黑帽脑后两条八字形的“脚”。

     宋代还没有棉花,冬天袍里的填充物是什么呢?一是丝棉,这是富贵之家才用得起的。二是裘,即小块毛皮,“集腋成裘”就是把动物腋下的毛搜集起来做成一件翻毛外衣。穷秀才穿什么过冬呢?据说是柳絮。这东西能保暖?得积多少?找不到确切资料。非常奇怪的是,宋画中找不到穿厚厚冬衣的文人形象,戴着把头包起来的风帽,蜷缩着身子那就是冒寒出行的穷酸文人了。

     鞋,由于长袍及足,文人多穿翘头鞋,翘头的形式繁简不一,颜色各异,黑帮,白色薄底。记载中说有穿丝袜丝履(厚底)的,有点存疑。再好的丝履,也经不起来与地面摩擦。穿皮鞋的颇为少见。

     写至此,宋代文人的衣冠大体已明。现代画和影视中常见露着髪髻的文人出外行走、交友、办事,全是与史实不符的。“不冠为耻”是宋人的一条生活原则,尤其是自尊心极强的文人。请把他们戴上适合的帽子,别亵渎造就了中华文化奇迹的宋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宋代文人之服-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