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的苏绣

时间:2018/6/29 文章来源:中国航空报 王晓坤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秀之一,遍及常州、无锡、扬州、宿迁等地。2006年5月20日,苏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为止,苏绣可以看到的历史大约在1100年,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苏州的几幅南宋苏绣经袱就是最好的佐证。南宋以后数百年,苏绣进入鼎盛。

  苏绣不同于其他刺绣手法,精细雅洁,一根丝绒可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四十分之一。它的线色更是千变万化,每种看似普通颜色在苏绣的绣线上又有十多种之分,在一件作品上,常常多达一二百种颜色。正是苏绣的精致,绣一件小幅作品要3~5个月,一件中等作品要1年,绣一件较大幅作品更是要花上2~3年才能完成,足见苏绣的艺术价值。

  从明朝中叶开始,官府在苏州设置染织局,专业管理苏绣制作和经营。到了清代,苏州更被时人称作“江南绣市”,各路刺绣高手同城竞技,热闹非凡。在最繁荣的时期,苏州共有大型绣庄百余家,绣工数万人,这些绣庄大多集中在今天苏州老城的东中市、西中市和汤家巷一带。当时经营一个大绣庄可不容易,它首先要求经营者要有雄厚的资金,因为所有苏绣原料(包括底料和真丝花线)全都价格不菲;其次,苏绣的纹样必须随时推陈出新,引领“时尚”。在苏绣大发展的浪潮中,“新安商帮”与“吴门画派”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明清之交,新安商帮迅速崛起,新安商帮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商人们为兴办绣庄投入巨量资金,吸引了江南一带的苏绣好手云集苏州,他们加入各大绣庄,计件取酬。这些苏绣被生产出来以后,借助新安商帮无孔不入的销售渠道,不仅迅速行销全国,甚至还飘洋过海,进入西方王室宫廷。民国时期,苏绣盛极而衰,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见起色。今天,收藏界“藏金不如藏绣”的说法就见证了苏绣的新历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雅的苏绣-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