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五子夺莲”苏绣

时间:2019/9/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钱桂萍/江苏南京


  如图所示这块老苏绣,呈圆形,直径约30厘米;图案“五子夺莲”,是典型的中国民间年画样式,以其风格、针法、用色较为粗犷判断,似为清晚期的苏绣。五个童子嬉戏,争夺莲蓬,淳朴古拙,憨态可掬。五子夺莲为传统吉祥题材,自古多为民间年画、刺绣、木雕所采用。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这块“五子夺莲”绣品,以丝绸为质地,取其柔软、匀薄洁白,加之巧手精工、清新秀丽、柔媚有力,物件上人物刻划入微,栩栩如生,是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兼有的艺术品。

  苏绣按观感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单面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在正面,绣得工稳出彩,不计背面的一种绣法,这幅“五子夺莲”就是单面绣。双面绣就是顾及双面针法和色泽。总之,无论单面还是双面,其针法绣出的作品都可见横斜、针线错综,交叉掺合而成,经过艺人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到疏密至光、色形相似、图案精准为止,线条的排列也必须起针和落针都有规律,这样绣出的作品才能平整艺巧,呈现艺术之美。

  前几年,我曾在剧院观看过舞蹈《五子夺莲》:伴随着极富民间色彩的音乐响起,五个民俗装扮的童子欢快登场,他们是从一幅大型的杨柳青年画布景上跑下来的,玩耍、嬉戏,当音乐渐止时,这五个孩子又回到画上,定格为一幅《五子夺莲》年画。那巧妙的构思和欢乐的舞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据介绍,这样的年画与舞景,始于明朝崇祯年间,已历时三百余载。在中国众多年画中,风范独标。它构图丰满,线丝细腻,色织艳丽,极富装饰趣味。

  “五子夺莲”中的“五”,在古代书面语言中蕴含“多数”之意。诸如“五福和合”“五福临门”“五福捧寿”“五子登科”等,这些民俗常识,街巷传诵,妇幼熟知。“五子夺莲”,图中寓图,画外有画,是对”五子登科、五福临门”与“连生贵子、连中三元”四幅祥瑞图和四句祝颂语的浓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晚清“五子夺莲”苏绣-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