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世界客家风情佩饰:传统荷包

时间:2020/9/26 文章来源:趣客家


  荷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人们随身所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荷包又叫香囊,主要是指佩带腰间的荷囊或装饰物品,可存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如钱荷包、香荷包、针线荷包、烟荷包、扇袋、手帕带及其它刺绣佩饰等。主要有鸳鸯、并蒂莲、如意、元宝、寿桃、石榴、葡萄、柑橘、蝙蝠、十二生肖等图样,图案生动,绣工出众,样式多样,颜色搭配十分巧妙。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钱币等),只能贮放在这种袋里。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持囊”或称“挈囊”。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

  客家风情饰品荷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一千多年以前,客家人不仅用它作为装饰佩带在身上,还有辟秽除邪、防虫灭菌和芳香怡人的功效。荷包最早是女子传送予恋人的信物,其制作精湛,美不胜收,内容涵养丰富,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荷包飘香,丝线溢彩,充分体现客家女子的审美情趣,是客家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荷包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民俗内涵,荷包内填充有辛夷艾叶等中草药香料,可以驱蚊杀菌,有益健康,佩戴荷包有避邪免灾之说。小孩出生后,做长辈的要送荷包和长命锁祈保健康长寿;端午过节,挑选荷包和五色丝线佩戴在儿童胸前,以避邪灾,祈求平安,图个吉利。佩戴荷包、香囊的习俗,从汉代一直延续以来,使用十分广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小说《金瓶梅》和《红楼梦》中均有生动描写。李商隐《为有》诗曰:“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都门竹枝词》中说道:“金线荷包窄带悬,戳纱扇络最鲜妍,烟筒毛竹湘妃竹,眼睛镶来玳瑁边”。这些精美的荷包,除少数为闺中女子巧手所做外,大多都出自客家妇女之手。

  在民间荷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装有香草之类的药品,包面上绣制着“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节令物品,为了防止各种毒虫猖獗,侵害人体,人们相互馈赠,挂在衣襟或帐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状来看,有虎形的、鸡形的、如意形的、寿桃形的、编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绣荷包,在民间文化中,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荷包在客家农村仍然十分流行。一般是在喜庆之时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是男女恋爱作为定情信物,妹绣荷包,挂在郎腰。一件精美的荷包,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经过了精心构思、精心施绣,倾注了客家女子的情感和心血。荷包的样式千变万化。每件荷包还配以系带,编出百结,饰以料珠、流苏,便于佩挂。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已很少再静下心来制作手工的荷包了,所幸一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有识之士重新挖掘荷包这个古老的工艺品,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有机会重温那份古典与浪漫。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客家世界客家风情佩饰:传统荷包-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