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大头虾图》:戒奢的讥讽

时间:2018/7/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熊熊/浙江杭州


图1

  虾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不被重视的水生动物。有一句成语叫“虾兵蟹将”,可见如果打仗,“蟹”还是“将”,“虾”是地位最低的“兵”。在齐白石之前,文人墨客除了吃虾,在写诗、作文、绘画时,很少有愿意在虾身上耗费精力的,更遑论以虾寄托情感了。然而明代的瓷画却是一个例外,那里有许多虾的纹样(图1、图2、图3)。这种虾纹画得生动逼真,十分精彩。令人好奇的是:明代工匠在瓷器上画虾,究竟是对这种生物作普通描摹,还是有什么特定的寓意?

图2

图3

  当今一些瓷画爱好者相信“图必有意”,根据明代虾纹有弯曲的身躯,认为其寓意是“弯弯顺”。“弯弯顺”在近现代民间传说中有一席之地,意为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可以有点小曲折但总体上顺利,因而是一种祝愿顺利的吉祥语。明代工匠画虾是否真的寄予了“弯弯顺”这样的意义?似乎并无可靠的依据。

  笔者经初步研究,认为明代虾纹的出现,可能与广东一带流行的“大头虾”称呼有关。

  广东民间,包括东南亚的华侨聚居区,至今都习惯将虾叫作“大头虾”,同时也会用“大头虾”来比喻一个人的粗心大意。追溯这个“大头虾”名词的来历,至少在明代时就已经在广东一带流行了。这可以陈献章的一篇文章为证。

  陈献章(1428—1500)是明代硕儒,广东新会人。他曾写过一篇关于虾的文章,题目就叫《大头虾说》。文章较长,这里引录第一段,试作分析:

  客问:“乡讥不能俭以取贫者,曰‘大头虾’。父兄忧子弟之奢靡而戒之,亦曰‘大头虾’。何谓也?”予告之曰:“虾有挺须瞪目,首大于身,集数百尾烹之而未能供一啜之羹者,名曰‘大头虾’。甘美不足,丰乎外,馁乎中,如人之不务实者然,乡人借是以明讥戒,义取此欤?言虽鄙俗,明理甚当。”

  从这一段“客”与陈献章一问一答的短文中,我们可能看到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广东民间在明代时就有“大头虾”的称呼。而且“大头虾”在那时就有一种讽刺含义,不过其含义与今天略有不同,是对“不能俭以取贫者”的讥讽,或者用于“父兄忧子弟之奢靡而戒之”。

  如果要进一步探索“大头虾”一词的源头,很可能跟明初朱元璋“戒奢”有关。朱元璋一辈子都很强调节俭,反对奢靡。曾有人向他进献陈友谅的镂金床,被他当场拆毁;司天监向他呈上元朝皇帝用过的水晶宫刻漏,也被他下令打碎。在朱元璋治理下,洪武一朝民风之淳朴历来是有口皆碑的。永宣开始,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此时民间在消费观念上,会形成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分歧。“父兄”看不惯“子弟之奢靡”,于是发明“大头虾”这个名词予以劝阻。

  二是广东民间用“大头虾”来讥讽年轻人奢靡的原委,在这个名词使用了几十年后,成化前后的人已经不太清楚了。所以有“客”问陈献章一事。

  三是陈献章作了一个解释:先分析“大头虾”的形象,说“虾有挺须瞪目,首大于身,集数百尾烹之而未能供一啜之羹者”。然后将这种虾“甘美不足,丰乎外,馁乎中”的特点与人相比,“如人之不务实者然”。这样,以“大头虾”比喻“不务实者”的逻辑关系就说清楚了。不过,陈献章对自己的解释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又说“乡人借是以明讥戒,义取此欤?”留下一个问号。

  四是陈献章写这一段问答,并非单纯记录生活中遇到的一件小事,而是借此引申开来,在后面的文字里发了一大通富含哲理的议论。总体而言,陈献章也是反对“奢靡”的,上述引文最后一句“言虽鄙俗,明理甚当”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大头虾”原本是广东地方性使用的一个名词,因陈献章作《大头虾说》,自然就传播全国,众人皆知了。

  明代中期以后,民风更趋奢靡。社会上对此风怂恿和反对的争议,也肯定会更加激烈。于是“大头虾”作为一种讽刺“奢靡”之风的象征,走进瓷画就成了不必奇怪的事了。

  如今我们看明代瓷画上的虾,结合陈献章《大头虾说》“挺须瞪目,首大于身”等特征的描写,再联想历代都有的“不务实者”的各种作派,不禁也会哑然失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大头虾图》:戒奢的讥讽-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