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邓碧珊粉彩鱼藻图瓷板

时间:2019/6/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王小琴/江西南昌


  ——是罕见具有确切年代落款的邓碧珊传世精品

  邓碧珊(1874—1930),江西余干人,字辟寰,号铁肩子,堂号“晴窗读书楼”,前清秀才,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早期主要画山水,后绘瓷板肖像,大约四十岁后,专事粉彩鱼藻,自成一家。邓碧珊的传世作品不多,大都为瓷板画,也见少量文房用具,如水盂、笔海等。传世作品主要是粉彩鱼藻,偶见墨彩风景画。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粉彩鱼藻图瓷板(见图),纵82、横23厘米,连框重5.4千克。瓷板画面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水中,湖面水藻二三蔟,浮萍数点,萍藻间几尾青鱼畅游觅食。鱼尾线条柔婉飘逸,鱼姿显得轻灵活泼,自由自在,鱼身上的颜色随着光线的反射凸出深浅,层次感强,鳞片熠熠生辉,增加了鱼的动感。画面中的丛丛水藻立体婀娜,浮萍晶莹泛绿、湿润如生。右下方题“乙卯长夏邓碧珊写于珠山客次”,下方钤有“邓碧珊”印。

  这件粉彩鱼藻图瓷板,将传统的中国画写意风格与日本东洋绘画技法相结合。整幅图画鱼而不画水,却依然让人感觉到鱼在水中悠游,鱼的姿态、藻的浮动、萍的摇曳,仿佛处处都感到水的存在,这可见邓碧珊深谙中国画的“意到笔不到”之精髓。他所画的鱼非常写实,生动传神,笔墨细微精到,颇具宋画遗风。而整个画面构图简约精练,设色淡雅清丽,具有日本东洋绘画风格。此外,画面上的落款及印章,位置考究,章法颇严。

  鱼因与“余”谐音,蕴含“年年有余”的吉祥之意,是历代中国画家常用的题材。但除了宋人画鱼,明清以来,绘鱼常有意到笔不到之感。如八大山人的冷眼鱼,其艺术表现侧重于意象,缺乏形神兼备。而明代嘉靖的五彩鱼藻图,胜在用色亮丽,线条清晰,但是生动不足。到了晚清,各类题材所绘鱼的鳞片刻板如网,有如剪纸,相对于邓氏所绘之鱼不可同日而语。

  邓碧珊画鱼得其形更得其神,民国时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不管是游鱼三两,抑或群鱼嬉戏,皆能呼应无间。曾有人问其画鱼秘诀,他总结为“游而不散”。他所画的鱼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千秋,但又能融为一体,这与他儿时和父亲常去鄱阳湖捕鱼观察细致相关。他所绘的鱼儿们游的方向如果一致,则游姿便不同,如果游姿相同,则方向必反。因此他所画的鱼藻图看起来鱼儿变化多端,令人应接不暇。

  邓碧珊作画运硬笔不带犄角,用软毫有筋骨,刚中有柔,柔中有力,而且画面清新,简洁大方。所用粉彩料光彩内敛,虽是珠光韬晦,却又光晕养目,用色浓淡分明。这种画工,体现了邓碧珊很深的艺术功底。

  通过邓碧珊的生辰及该瓷板落款,可以断定此瓷板作于1915年。邓碧珊传世作品不多,而具有确切年代的作品世面上更是罕见,所以此件粉彩鱼藻图瓷板弥足珍贵,实乃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邓碧珊粉彩鱼藻图瓷板-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