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晚唐青釉“万家记”款双系盘口执壶

时间:2020/6/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东/安徽合肥


图1

  唐宋时期,陶瓷器越来越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南北各地陶瓷器窑口众多,产量很大,在市场竞争中,一些窑主也开始有了品牌意识,在陶瓷器上刻上自家的“品牌标识”,本文来介绍一件晚唐时期的青釉“万家记”款双系盘口执壶。

图2

  这件青釉执壶(图1),高12、口径5.7、底径5.3厘米,1960年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1号矿山机械厂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该器形体不大,盘口,短颈,溜肩,肩部两侧对称置双系,前设短流,后置曲柄,鼓腹,饼形足,足心微内凹。执壶盘口及外壁施青黄色釉至腹中部以下,釉层较为稀薄,脱釉现象较为严重,下腹及底足不施釉处显灰红色胎体。此执壶素面无纹饰,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壶柄上刻有“万家记”三字(图2)。

  执壶是唐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瓷器新品种,又名“注子”。唐宋时期执壶造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壶流由短变长、底足由饼形足变为圈足。这类盘口双系小执壶主要流行于晚唐至五代时期,这件执壶从腹部造型上看略有“垂腹”,更偏向于唐代风格,因此笔者认为其年代应为晚唐时期。这类小执壶形体很小,有人认为是酒器,也有人推测是盛放卤料的容器。其盘口设计,可使液体注入壶内时不易洒漏,相当于漏斗的作用。

  陶瓷器上刻铭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些地方的陶器底部就见有刻划符号,如距今约7000年的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新石器遗址出土了600余件底部带有刻划符号的残陶器,这是文字还未出现之前,原始社会先民们用符号记事的实物遗存,是象形文字的雏形。商周至汉唐时期的陶器上也见有刻划符号或文字的情况,有的表示器主名,有的则表示器物的容量等各种含意。晚唐五代时期,执壶柄部刻划或戳印文字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有的刻有姓氏的一个字,可能代表生产者或定烧者的姓氏;有的刻有或印有“长命富贵”“千秋万岁”等吉祥语;而这件执壶柄部则刻有“万家记”,应该是表示此执壶为万姓窑主的窑场出品,带有一定的商标意识。

  类似的刻划或戳印有“某某记”铭款的瓷器最常见于宋金时期,如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粉盒的底部常戳印有“段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陈家合子记”“蔡家合子记”等铭款,又如宋代吉州窑绿釉瓷枕底部见有“严家记”“真郭家枕”等戳印款,金代磁州窑瓷枕底部戳印有“张家造”“古相张家造”“张家枕”“张家窑”等款。这说明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地窑场的瓷器生产者越来越树立起品牌意识。而唐代此类“某某记”铭款的瓷器则相对比较少见,因此这件晚唐时期的“万家记”款执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晚唐青釉“万家记”款双系盘口执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