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瓷上蝉鸣夏已深

时间:2020/6/2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朱卫东/河南三门峡


图1 民国粉彩薄胎碗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这是唐代诗人卢同吟咏鸣蝉的诗作。蝉,又名知了,盛夏时节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有复活和永生的寓意,同时又是高洁的象征,蝉形俏丽,蝉音清亮,自古深受国人喜爱。历代咏蝉名作层出不穷,人们也将蝉的形象镌刻在各种生活器具上,如著名的汉八刀玉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各种传世的瓷器上更是少不了这种夏日精灵的“倩影”。

图2 民国浅绛彩瓷温酒盅

图3 民国蝉纹粉彩笔筒

图4 民国竹节蝉鸣挂瓶

  图1是一只民国粉彩薄胎碗,碗高6、口径12、足径4厘米。碗壁之上,夏草丛生,野花芬芳,一只幼蝉隐身草丛,时鸣时歇,薄薄的蝉翼也被周围的青草映照成绿油油的颜色,更显得生机盎然,别具一番情趣。

  图2所示的是一只晚清时期的浅绛彩温酒盅。温酒盅是晚清民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酒具, 将酒盅放置在盛有热水的托盘之中,可以用来加热。这只温酒盅器型大气,釉彩上乘,盅身和盅盖之上,各绘有一幅鸣蝉图。山石嶙峋,红叶似火,一只鸣蝉立于卧石上。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目光所及之处,瓷胎细腻,浅绛鲜活,一股浓郁的官窑气息扑面而来,加之瓷画写意,釉彩飞扬,尽显制作者精湛的制作技艺。

  图3是一只民国蝉纹粉彩笔筒,高15.8、口径12.5厘米。笔筒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鸣蝉图”。一只黑蝉高挂枝头,放声鸣唱。拨转筒身,可以看到“柳梢蝉鸣”的题文以及“戊寅明亮作”的落款。“戊寅”年即1938年;“明亮”即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李明亮,其最为钟情草虫小品,瓷画意味隽永、境界脱俗。这只笔筒上的蝉儿双目浑圆黝黑,纤纤细足屈伸自如,整只笔筒更是轻灵活泼,明朗秀润,令人观之心旷神怡。

  图4是一只高约18.3厘米的瓷塑挂瓶。不同于上文中的三只蝉纹瓷器,这只挂瓶造型非常独特,笔筒整体由四节竹节组成。竹节遒劲,竹叶婆娑,一只褐色鸣蝉倒挂竹枝之上,无不栩栩如生。竹节、鸣蝉一静、一动,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竹节和鸣蝉组合在一起,代表淡泊、清高、正直,这正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寓意深远。

  蝉鸣瓷上夏已深。聆听着树梢蝉鸣声声,一件件把玩这些浸透着制瓷匠人心血和智慧的老物件,心头涌起了无限的赞赏和敬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瓷上蝉鸣夏已深-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