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艺

上一页
1/71页 共2087

戏说西施壶: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

时间:2019/12/4 文章来源:紫砂之家


  风花雪月酒,诗书琴棋茶。一杯香茗在手,漫卷诗书欲狂,说的是茶的趣味、茶的格调、茶的品性,也是一种隐忍不发充盈在胸的儒雅与气度。

  茶自然是好茶,然而此等雅事自然讲究器皿,随着茶事的兴盛,紫砂壶作为茶具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一茶盏在手,即使身处闹市,也有一番“独钓寒江雪”的情调与趣味。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也就是大概距今五百年来年。

  那为什么江浙一带还是奉陶朱公为祖师爷呢?小编认为有两个偶然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姓陶,第二是因为他和西施的美丽传说。

  民间传说,春秋时,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决定使用大臣提出的“美人计”——献美女给吴王夫差,麻痹他的斗志。

  越国大夫范蠡接了这个任务。他走遍越国,最终在古苎萝村找到了浣纱女西施。但同时,他对她一见钟情。

  范蠡毕竟是做大事的男人。国难当头,即使爱上了西施,他还是把她送给了夫差。对这个有着沉鱼之艳,能歌善舞的美女,夫差也深深喜爱,从此君王不早朝,吴国逐渐衰弱。最终越国灭掉了吴国,夫差挥剑自刎。

  此时,立了大功的范蠡却急流勇退,毅然弃官同西施逃到了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隐居下来。两人或泛舟于湖海之上、或漫步于山野之中、或游走于市井之间,秀秀恩爱。

  他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大家采泥做坯、筑窑烧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而且陶器上有许多裂缝。一时范蠡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没,火就萎了下去。

  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是不是容易烧透吗?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后来,人们称这种石头叫 “脚石”。

  又有一天,范蠡做完活回家,西施正在烧饭。烧着烧,饭锅滚了。西施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西施 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还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生饭,长了烧焦。”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

  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如果一直用猛火,米粒吃不消,就烧焦了;陶器吃不消,就烧裂了。假如烧烧,闷闷,既可烧透,又不裂了吗?

  后来范蠡照着这个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

  后来,人们尊奉他为“陶朱公”,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每年阴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隆重纪念他,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了。

  所以紫砂艺人将小巧美丽的圆壶命名为西施壶,也就含着对西施、对范蠡的追忆,甚至也包含了对自己历史的回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戏说西施壶: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