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威武大气明代鎏金龙纹钵

时间:2018/3/3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图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3年起开建,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文物保护工作是这项跨区域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地区是楚汉文化、荆楚文化地区,进入河南是夏商文化地区,再进入河北就到了燕赵文化地区;东线工程则涉及大运河文化和齐鲁文化。整个工程穿越区都是我国历代文化遗存的“富矿区”。
  作为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淹没区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抢救文物,湖北省文物部门在库区已发掘不同时期的古墓葬1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需要处理的地上文物点有38处,地下文物点189处。而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鎏金龙纹钵(图1)就发掘于丹江口。明代鎏金龙纹,敛口,圆唇,短颈,广肩,上鼓腹,平底。器身双龙戏珠纹和波浪纹,肩部阳铸铭文“大明弘治丁巳年十二月吉日坤宁宫施”。

  龙纹历史悠久,明代初年龙纹中的龙都非常壮硕,头大如斗,怒发冲冠的样子。明代龙纹的变化其实反映了明朝态势的变化,也就是由强盛逐渐转为衰落的总体态势。我们可以从龙纹的态势上看到明朝逐步衰退的过程,理解明朝为什么衰退。

  明朝初年永宣时期国势强盛,龙纹也就显得非常健硕。这时候龙的鬣毛都是冲天的,眼睛呈比目眼,嘴张得非常大而强劲,四肢极为有力,身体粗壮,动作凶猛。比如明宣德时期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这个时期的龙动作十分凶猛,代表的是国家蒸蒸日上的形态。但是到了明中期成化年间,龙虽然保留了永宣时期龙的基本特征,头也比较大,毛发也是冲天的,但它的四肢和身体的形态像在玩耍,心态已经放得非常平和。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国家已经安定了,大家已经没有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了,一天到晚都是游戏的状态,所以这时候龙也是一种游戏的状态。到了明代晚期,将近100年的时间,龙的形态已经变得非常松软,表情变得比较怪异,整个国家处在一种似乎没人管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画片,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明代龙纹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朝代的变化。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

图2

  说起该器物的铭文,襄阳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同款铭文的明弘治款云龙纹鎏金铜钟(图2),钟高25.8、口径16.5厘米。顶端圆弧近平,由细凸弦纹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四朵对称如意云纹,外区饰十六瓣变形莲瓣纹,顶部正中有直径1.5厘米的圆孔。钟身上部由凸弦纹划分为八区,区内浮雕八个云龙图案,区间各饰一朵如意云纹,共八朵。下部有一圈海水波涛纹,口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大圆饼。口部铸正楷阳文十六字:“大明弘治丁已年十二月吉日坤宁宫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威武大气明代鎏金龙纹钵-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