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武后铜钟流落阆中之谜

时间:2019/10/17 文章来源:阆中365


  在阆中市博物馆,你不但可以汇总历朝历代的文物,还能在这里看到专为唐代女皇武则天铸造的大铜钟,它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但这口神秘的铜钟一直让人难解其中的许多奥秘。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和走访文物管理部门专家,逐步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据阆中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富立介绍,武后铜钟是一口直桶式铜钟,又叫做佣钟,它造于“大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高79厘米,直径57厘米,青铜铸造,重四百斤(唐制),即重160公斤。铜钟顶部挂钮为交融组合的四条游龙,形象生动,铸工精湛。钟身四周有双层方井纹上下两段,顶部铸有“武周新字”莲花瓣纹,形如开放的莲花,花中有虎纽。有阴文70字,内有武则天执政时新造和公布推行的双沟字,字迹清秀遒劲,记叙了铸钟的时间、地点和原委。铜钟外形精美,铸造工艺精湛,发声宏亮悠长。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记载,铜钟先置保宁府署内,清代乾隆时,移到府署后的凤凰楼。新中国成立之初,铜钟与省重点保护文物天宝铁塔一起置东门铁塔寺,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后又移到张飞庙。

  它的雄壮和风韵,清朝诗人江权作诗《武后铜钟行》赞誉:江上琼楼百尺高,夜深风雨争喧号,似闻有物在空际,吼声动地如蒲牢……视之戒目色斑驳,听之震耳声铿訇。武后铜钟为何流落阆中呢?据说,武则天执政时期,合州(今合川)庆林观主蒲真应等为取宠于“圣神皇帝陛下(武则天)”而铸造了一口铜钟。据考证,因为钟重四百斤(唐制),由陆路运往长安太困难,便由水路溯嘉陵江运往长安。运至保宁府(今阆中)时,传来宰相张柬之等杀武后内宠张易之,拥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也随即死去的消息。蒲真应觉得现在送钟已无必要,返回又嫌太重,因此便遗弃了铜钟,所以使铜钟流落在阆中,先后放在不同的地方,作为景点的点缀之物。“文革”浩劫中,有人以破“四旧”为名,企图砸钟卖铜,但不知是谁出面保护,使之仅伤其挂纽,后为阆中中学师生收藏,送交文管部门,保存了古钟,而天宝塔却在那次浩劫中毁于一旦,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以前有人说古钟铭文中刻有当年武则天新造的12个汉字,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现在人们公认的只有四字,现将钟身上的70个字全文抄录如下:维大周长安肆年,岁次甲辰,拾月癸丑,朔贰日甲寅,合州庆林观观主蒲应真等奉为圣神皇帝陛下,敬造洪钟一口,重四百斤,普及法界苍生并同斯福。朝议郎行合州司马高德表。70个铭文中并无武则天创造的“12个汉字”,而只有4个生僻字(即武则天造的字)(年)(月)(日)(圣)。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文章的作者误把《保宁府志》收录的吴省钦《长安钟拓本书后》一文里的“史称后作曌十有二文”中的“史称”误以为这口钟上就有“武则天新造的12个汉字”,致使以讹传讹。武则天新造的汉字究竟有多少?有说十二字,有说十七字,也有说十九字(《康熙字典》“曌”字条下有说明),现在还有说二十四字。下面这些字就是目前被世人所认可的“武则天造的字”——曌(照)、西(天)、埊(地)、⊙(日)、囝(月)、麏(君)等文字。

  武后铜钟的铸造时间距今1000多年了,但仍光亮如昨,敲之,发声清宏。据说,这样的钟全国目前仅存一口,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铜钟铭文记载的铸造时间是大周长安四年(即公元704年),这与武则天执政时间是吻合的,同时钟重四百斤(即重160公斤),为我们研究唐代度量衡和铸造工艺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武后铜钟流落阆中之谜-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