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上一页
1/111页 共3289

清代宫廷御制青玉兽面纹奁

时间:2018/12/1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宝镜奁开素月空。晚妆慵结绣芙蓉。殢人娇语更憁憁。倦浴金莲轻衫步,捧笙玉笋半当胸。枕痕又露一丝红。”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的这阙《浣溪沙》,描述了古时闺阁女人特有的生活情态。词中所提到的“奁”,是我国古代妇女用于存放梳妆用品的重要日用器具,也有盛放香料、胭脂等物的脂粉奁,以及取镜照容的镜奁。对奁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由此还引申出一些与奁相关的事物。如古时的弹棋娱乐,据《世说新语·巧艺》载:“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晋人徐广在《弹棋经后序》中亦提到“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说明妆奁曾成为古时弹棋游戏的平台。晚唐诗人韩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由此创造了“香奁体”的诗歌体裁,在李商隐的《娇儿诗》中,就有“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的吟咏。

  奁形制多样,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在历史的演进中,奁的材质也富于变化。战国秦汉时期,奁多为漆器,并且只有名门望族才能享用,那时候的男女都要梳妆,且对化妆的要求很高。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到了宋代,过去适合于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于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明代家具发展迅猛,奁最终演变成木质的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的梳妆匣,名贵的有黄花梨和紫檀木等。清代早中期,疆域辽阔,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玉材来源渠道多,而且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和田玉的运输畅通得到保障,缅甸翡翠也进入中原,促进了清代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清廷对玉器生产十分重视,尤其是康乾至嘉庆时期,内廷的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如意馆,荟萃着大批优秀的玉匠,民间玉肆也十分兴旺,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制品,其中不乏晶莹剔透、工艺华美的玉奁器,除了美观实用,有些还被作为富丽堂皇的陈设器使用。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兽面纹玉奁(见图),通高12.5厘米,青玉质地。奁以整块青玉为材料制成,圆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高圈足。上面为奁盖,下面为奁身。奁盖看上去就像一只倒扣的大碗,圆润自然,盖顶为空心,雕刻仰莲瓣纹,盖面雕刻兽面纹。奁身与奁盖相扣合,颈部两侧相对称地各镂雕兽首耳一只,分别与奁腹下相接。腹部满浮雕兽面纹。圈足外一圈凸雕仰莲纹,随器型伸展,充满动感,让人心生联想:若是将之置于水中,一定颇有几分清人汪懋麟笔下“玉奁乱泼脂水浓,春波半溅青裙湿”的意趣之美。

  我国古代民间对奁的使用十分普及,一直到民国时期都在使用。巴金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抹布》中,就有“她穿着一件紧身,正在电灯下面,对着镜奁擦粉”的描述。奁不但为闺阁增添了许多情趣,妆奁还是出嫁时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陪嫁物品,这从一些古诗词中可见一斑。如北宋词人秦观在他的《海康书事》之七中吟道:“粲粲庵摩勒,作汤美无有。上客赋骊驹,玉奁开素手。哪知苍梧野,弃置同刍狗。荆山玉抵鹊,此时繇来久。”

  此奁玉质纯青,碾磨光滑,晶莹透亮。造型典雅古朴独特,庄重大方。碾雕工艺精湛,浮雕、镂雕、凸雕交替使用,如雕似画,使纹饰规整精细而丰富,纤毫毕现,精致华美,适合古人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在体现清朝统治者审美情趣的同时,亦充分展现了清代宫廷玉器制作工艺水平的高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宫廷御制青玉兽面纹奁-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