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上一页
1/111页 共3289

雷惊天地龙蛇蛰 宁夏美玉破土出

时间:2019/11/2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勇先/陕西安康


图1 齐家文化玉琮

  宁夏固原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会团泥烧制陶器,用这些陶器盛水,储藏粮食,大多都是用在生产生活领域。还能用原始的工具凿制出精美的玉器,有的用于祭祀,有的用于美化生活。

图2 新石器时代玉琮

图3 新石器时代玉琮

图5 仰韶文化四孔玉板

图6 三璜联璧

图4 新石器时代玉环

图7 新石器时代玉璧

图8 仰韶文化玉璧两件

图9 玉璜

图10 玉璜

图11 春秋战国绿松石项链

图12 竹梅纹玉佩饰

  图1,齐家文化的玉琮,出土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白崖乡,现藏于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这件玉琮高11.8、直径7、孔径3.5厘米,整体基本呈褐色,圆孔,外沿呈八角形,整体截面呈正方形。玉质为土黄色,钙化严重。该玉琮两端有射,射高约1厘米,中孔系两面对钻,玉琮的一面有阴线刻划的鸟纹图案,其站姿雄健,高冠、长啄,似大鹏的翅膀,孔雀的大尾。从鸟纹形态上讲,其符合古人理念中那种神鸟——“凤凰”的特征。

  齐家文化玉器有着它独特的美感,它并不像红山、龙山玉器那样光滑莹润;也不像商周玉器那样纹饰神秘,更不像战汉一样精美细腻,齐家文化的玉器是一种简洁、古朴却又雄浑的大气之美,这种审美就像唐诗中的边塞诗、就像宋词中的豪放派、就像明清小说中的水浒传。它给人的是一种浑厚朴实的阳刚之美与肃穆之感,而不是纤巧、灵秀的欣喜之味。

  图2,玉琮,新石器时代,1986年宁夏隆德县沙唐乡页河子遗址出土。此琮属高体长射式,高19.7、边宽8.1厘米,青色玉质,有土黄色沁斑,微透。体作长方柱体,两端作环形口,外方内圆,射较高,口沿及外壁平直,中孔为双面对钻,孔内对接痕经过修整打磨,无钻孔痕迹,中部微微隆起。射孔圆形,琮体四棱整齐直削,表面光素无纹,未经打磨抛光。该器现藏固原博物馆。

  图3,玉琮,出土于宁夏彭阳县白阳镇打石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件玉琮属于齐家文化矮体短射式类型,造型低矮,且素面无纹。此琮白玉质,土色沁,部分石化,高7.7、宽8厘米,内圆外方,两面穿孔,是难得一见的玉器精品。形制为外方内圆的矮体筒状玉琮。四面宽度略显不等,射部较短,平面为带四个短直边的近圆形,射外径8厘米。

  玉琮是原始人类祭祀宗教活动的产物,是《周礼》所讲“六大礼玉”之一。《说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周礼·春官》注曰:“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古人将琮视为是宗庙祭祀或者“享天子”的重要礼器。

  图4,玉环,新石器时代,1980年征集于宁夏固原县。直径5.0-5.15厘米,孔径3.3-3.5厘米,厚0.47-0.62厘米。淡青色玉质,素面,无沁,环周边沿不规整,器厚薄不均,内孔偏于一侧,孔内壁有较清晰的制作痕迹,钻切痕迹明显,不规整,钻切的旋转方向与外周边的旋转方向相反。从玉环的外周边沿有旋转切割痕迹,最薄处外沿有断裂面分析,可确定玉环的用料采用了玉璧心制成,玉环一面磨制痕迹清晰。1986年出土于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

  图5,四孔玉板,仰韶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四孔玉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以上。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能打磨出这样的玉器,实属不易。1986年出土于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

  图6,三璜联璧。外形近圆形,孔不成正圆,近桃形圆。三件璜形玉片连接的形式是各穿一孔呈一字形缀联。直径9.45、孔径4.5、厚0.43厘米,系孔为单面穿,孔径0.43-0.22厘米,其中两件璜形玉片呈深青绿色,一件璜形玉片呈浅青绿色,三件璜形玉片的连接密合较好,其中两件取自同一块玉料制作的深青绿色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密合无间,另一件浅青绿色璜形玉片与上两件深色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虽然也成密合状,但略有错缝。

  2000年固原市原州区小河村古墓出土。

  图7,玉璧,新石器时代礼器,1984年宁夏彭阳县彭阳乡周沟村出土。外径20.1、内径7.90、厚0.80厘米。青灰外糖色玉质,半透明,素面,布有藻丝沉积结构纹。两面抛光,有光泽。

  图8,玉璧两件。左侧一件直径13.4、孔径4.6、厚0.6厘米。为黄白玉质,圆形,两面素面无纹,边沿有黄褐色沁斑、有一点伤残。此玉璧近正圆形,璧面平整,断面不等高,一边高,一边低,边沿打磨较粗糙。中孔单面钻成,孔呈一面大一面小,钻透处留有裂纹毛刺,未做修饰;右侧一件直径14.2厘米,孔径4.3厘米,厚0.6厘米。深绿色玉质,体扁平,两面素面无纹,边沿较规整,中孔对钻,白阶痕明显。

  属仰韶文化礼器,1986年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出土。

  图9,玉璜。长20.8、宽8.3、厚0.6厘米。黄褐色玉质,体扁平,正面浮雕兽面纹,背面亦刻阴线回旋纹锦地,未饰兽面纹。两侧各有一小圆孔,可穿系。1986年出土于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

  图10,玉璜,长9.4、宽4.8、厚0.4厘米。青黄玉质,深褐色沁斑,体扁平,呈扇形,镂空为两层,内外沿各有一道凸弦纹,上下层通体浮雕卷云纹;两端各有龙首。上端中间有一小圆孔,可供穿系。1986年出土于宁夏隆德县沙塘乡页河子遗址。

  玉璜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十分重要的器物之一,它的形状很像璧或环的一部分,所以《说文解字》中释为“半璧也”。实际考古发掘出土资料显示,恰似一半玉璧的璜十分少见。

  图11,春秋战国绿松石项链,宁夏彭阳县出土。总重量4.45克,项链周长52、直径0.7厘米不等,每节大小、形状不一,中间还有蜜蜡配件。古时候的人们把绿松石当作圣石,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宝石。工匠会把它制作成女性戴的项链或首饰,人们相信佩戴绿松石项链或首饰,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它也有幸运石的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绿松石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甚至用来当国礼。

  图12,竹梅纹玉佩饰。有的也叫“如意吉子”。时代:西夏。质地:和田白玉。长8.8、宽6.2、厚1.4厘米。出土于宁夏吴忠唐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此玉佩透雕竹梅图,左侧圆雕竹干节节,绕成半圆,竹叶片片;右侧圆雕梅枝绕成半圆,梅枝叶与竹枝叶相交连,中间一朵梅花开放,吐香,两梅骨朵正欲展开。

  古时宁夏这片土地,一般处于偏僻之境,经济文化不如中原发达。但通过一些古代不同时期的美玉出土,它们彰显了这块宝地当时的文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雷惊天地龙蛇蛰 宁夏美玉破土出-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