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上一页
1/111页 共3289

溧阳市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玉石类文物鉴赏

时间:2020/3/1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黄诚/江苏溧阳


新石器时代·玉圭(一级文物)

  江苏省溧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地带,境内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江南地区先民栖息首选之地,江南地区早期文明萌芽地之一。截至目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在溧阳境内存在多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如神墩遗址、秦堂山遗址、东滩头遗址等,其中神墩遗址、秦堂山遗址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本文撷取溧阳市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玉石类文物精品做一介绍,以期能见木见林,一览溧阳地区上古文明的风采。

新石器时代·带柄石锛(一级文物)

新石器时代·玉璜(三级文物)

  一、玉圭

  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溧阳埭头山前村西开中河时出土。玉圭长21、宽4.9、厚0.7厘米,尾沿6.1厘米处对钻一圆孔,孔径1.2厘米。玉圭为扁平长条形,通体受沁成“鸡骨白”状态。在对钻的圆孔之上,玉圭的中部用极细的阴刻技法精琢细刻出以人、鸟、兽面为主题的图案。玉圭两面图案不同,均由主题纹、装饰纹、地纹精巧组合而成,展现出史前先民高超的琢玉技法。玉圭正面上所刻神人头顶“介”字冠,阔口露齿,怒目圆睁,颇具威严神秘之色。反面兽面纹亦戴有“介”字冠,造型抽象奇特。

  这件馆藏出土玉圭的纹饰组合与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龙山文化玉锛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龙山文化玉圭纹饰极为相似。玉圭出土于江南良渚文物地域范围内,是研究北方龙山文化与江南良渚文化地域文明交流的一件重要实物。

  二、带柄石锛

  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出土于溧阳古沙河故道。器物通长32、宽18.5、高6.2厘米,由石锛与木柄两部分组成。石锛为有段石锛,正面呈长方形,背面上部有段,通体磨制光滑,棱角齐整,刃口有使用的崩裂痕迹。木柄保存较好,头部粗大,握手处变细作扁圆形,脱水后略有收缩和干裂现象。出土时石锛段部正好卡住木柄的卯口,先民以石锛的顶头装入木柄头部凿有的卯口内,运用榫卯方式安柄使用。上世纪70年代在溧阳古沙河故道中出土有三件带柄石器。

  根据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以及南京大学相关专家调查,当时南京大学地理系碳14实验室对相关木器标本测定年代为距今4433±111年,大致相当于良渚文化晚期。

  2007年在浙江余杭南湖的良渚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带柄石锛,包括苏南浙北在内整个良渚文化区域都有相同结构的带柄石锛(斧)出土,这为这类石器的安柄方式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实物证据,榫卯结构的石锛(斧)安柄方法在当时确实是广泛存在的。带柄石锛的出土为研究原始社会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原始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三、玉璜

  国家三级文物,溧阳社渚镇神墩遗址出土。玉璜为石英质地,长6.4、宽1、厚0.75厘米。整体呈弧形,两侧正面和端面有斜对穿孔。古人云“美石为玉”,早期玉器材质纷繁,这种石英材质,亦是当时常见的玉料。

  玉璜是产生较早的佩玉,在长江中下游早期人类文明遗址中玉璜通常以单璜或双璜并列组合形式出现。史前文化期至西周时期的玉璜大多在两端钻有小孔以供穿系,这一阶段玉璜为拱起的背部朝下水平佩戴。春秋开始在玉璜背部钻有孔道,将拱起的背部朝上进行水平佩戴,玉璜这时也就具有平衡提挈全佩的功能,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玉璜”“玉珩”这两个名词。

  溧阳神墩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在M20、M88死者口中发现有玉璜,用玉璜作为口琀葬玉使用,之前还见于浙江嘉兴崧泽文化时期的南河浜遗址。神墩遗址中这两件玉璜的发现说明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玉璜就已经作为口琀殓尸之用,这为中国古代葬玉研究增添了新的线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溧阳市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玉石类文物鉴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