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漫谈注壶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7/7/22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1983年江苏镇江登云山出土南宋影青瓷酒注及注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盛酒和饮酒的器物便应运而生了。中国古代用于盛酒、温酒、饮酒的各类器具皆为酒器,酒器的材质有陶、青铜、瓷、木质、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其中以青铜器、瓷器和金银器最为常见。

宋徽宗文绘图 桌子上的注壶与注碗成套出现

  礼以酒成 酒以器盛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 “礼以酒成”,造就了无酒不成礼的时代。正是因为酒器作为礼器在夏、商、周时期得到了重视,青铜酒器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化中的亮点。

朱村东汉墓夫妇宴饮图中的酒器

  秦朝时期,在南方地区,漆器已悄然流行了起来。到了两汉和魏晋时期,漆器极为盛行,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堪称一绝。漆制酒具,其形体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体,有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在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最为常见的。

玉女三浆捧帝壶 去柄安系唐偏提

彩绘雕砖备宴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瓷器大致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前后。东汉以降,随着制瓷业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造型各异的瓷质酒器纷纷出现,酒注子就是其中之一。

  酒器注子的出现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出现了桌子,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子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注子偏提”:“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此时的注子由于一侧置柄,唐人称之为“偏提”。

  唐·韩偓《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 宋·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 宋·林洪 《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馀。”从这些史料中看,偏提确为酒器。

注壶能留天上酿 人间得闻几许香

辽代 张世卿墓备宴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从史料来看,注子至少始于晚唐 ,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

辽代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 故宫博物院藏

  宋·曾慥 《高斋漫录》:“ 欧公作王文正墓碑,其子仲仪谏议,送金酒盘盏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 欧公辞不受。”宋·王銍《默记》卷上:“顷刻狱就,擒张及造酒注子人凡数辈。”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每吩咐小和尚,另藏着一把注子,色味虽同,酒力各别。”由此可见,当时注子的流行之盛。在唐宋时期,无论青瓷、白瓷,还是南北各个窑口,酒注均属常见产品。

辽代绣画歌舞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由唐至宋,由于各朝代审美相异,不同时期的酒注造型也有所不同。唐代早期,注子的口部一般呈浅盘形,器身矮胖,短颈,鼓腹,置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及曲柄,施釉不到底。晚唐、五代时,器身加长,颈部加高微细,腹呈椭圆或瓜形,流与柄加长,显得轻盈秀丽。宋代壶身更趋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流、口和柄加高,器形修长秀美,并多与温碗相配,合称注碗。

  首屈一指长沙注 独领风骚数百年

唐 花瓷双系注子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长沙窑工匠们除了擅长瓷器色彩和装饰内容变化外,也在造型上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器皿。特别是注子的造型之多,在唐代可称首屈一指。

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长沙窑所出注子以注口为例,就有直口、洗口、喇叭口等。注腹则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等。注流的安置也颇具匠心,有方形、八角形、直管形等。注柄的款式则随注身而变化,开创一代新风。

  由于在长沙窑遗址出土的注子上书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等题识者,因此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类注子确是当时的酒壶。

  来龙去脉有求处:注子到执壶的过度为注壶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到宋元两代,酒注更为流行,并且还给酒注配备了温碗,这种酒注常被称为“注壶”。古人习惯于饮热酒(尤其在寒冷的季节),温酒的方法是先将酒倒入酒注中,再将酒注放入装有热水的注碗中,酒是通过热水间接加热的。所以,注壶常与注碗组合成套出现。这一形象较早见于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

  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注碗多为北宋遗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注碗。

河南禹县白沙2号宋墓墓主夫妇宴饮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此外,在宋辽金元墓葬壁画、砖雕和绣画的宴饮图中注壶和注碗的组合也颇为常见。

  一片冰心在瓷壶:执壶是瓷器收藏宠儿

宋 广元窑绿釉剔刻花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中,已经出现了执壶的造型。从考古发现及现存实物来看,自隋、唐至宋、辽、金再到元、明、清,各朝皆有执壶出现,长达千年而长盛不衰,极受欢迎。

  唐代执壶,喇叭口,短嘴,嘴外削成六角形,腹部硕大,把手宽扁;晚唐执壶颈部加高,嘴延长,孔加大,椭圆形腹上有四条内凹和直线,美观而实用;五代时流与口平,容量增大,壶底改成圈足,壶身以椭圆形为多;宋代执壶,壶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及柄等高,柄较长,更为实用;元代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身,流贴于腹上,较宋代为长,高度一般与壶口平行,并向外倾斜,在流与颈之间以S形饰物,柄与流对称,下端贴附腹部,高与流平行或稍底,产品以景德镇青花器为多,浙江龙泉窑也有烧制;明永乐朝执壶形制与元代相仿,把高,流长,壶身如瓶,较为清秀。

  因执壶极为受欢迎,以致使执壶这类产品出神入化地派生出仿生一类的动物甚至人物壶等不同的艺术形象,由单纯的实用器而为蔚然升华为各种不同的实用观赏器,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瓷器收藏中的宠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漫谈注壶的前世今生-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