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扇面收藏必备的文化常识

时间:2018/4/9 文章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杨艳丽

  关于折扇的由来

  既然称为“文化”,就一定包含着很多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更有着逐步累积的过程。

  扇子古时称“仁风”,即仁德之风。据说《晋书·袁宏传》记载,太傅谢安很欣赏袁宏的才华,在其走马上任之前,谢安赠送他一把扇子,作为践行的礼物。袁宏回答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按照普通话的解释,仁政可为黎民百姓造福,仁德之政的实施应该入风而行,既要及时,又不可过于激烈。至此,“仁风”就成为扇子的别名。

  

  

傅抱石、郭沫若《观海·草书七言诗》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拍品

  扇子的功能不仅仅是扇风送凉,还可以遮日、挡风、避雨等,功能很多。材质也非常多,有竹、木为骨,以绢帛、锦绣、纸张、羽毛等为面。三国时的诸葛亮经常手拿一柄鹅毛扇,风度翩翩,被后人当作智慧的化身。“羽扇纶巾”也就成为潇洒风度的代名词。早在晋代,扇面书画已经形成风气。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曾有过创作扇面书法的记载。我们也在看到有大量的书画扇面被保存下来,扇面由于具有实用功能,经常使用,很容易破损,为了保存方便而将其拆下装裱成册页。

  我们目前所经常使用的“折扇”,据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记载,本传自“倭国”,即日本,后来经过高丽(即朝鲜)传到中国,当时并未流行开来,到了明成祖朱棣开始,对折扇极为喜爱,经常赏赐给大臣,后来逐渐成为风尚。这扇引其便于携带,折叠方便,所以上自名门望族,下自庶民百姓都极为喜爱,特别是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宠爱,被称为“怀袖雅物”,并一直延续至今,几乎成为文人的必备之物。折扇本身的制作极为讲究,从扇骨的雕琢到扇面的书画及扇套、扇盒的制作等,无不追求精致高雅。

  

  

吴湖帆《花溪渔隐·雾多莲出水》2016北京诚轩秋拍拍品

  折扇的扇骨一般是由十六股竹片组成,中间有十四道大折痕,有二十九道小折痕,这些对于普通藏家或许不甚重要,但对于书画家来说就极为重要,特别是书写小楷的书法家,必须根据扇面的折痕数量来安排文字的位置和数量。

  近现代折扇的尺寸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的高度都在18—20cm之间,扇子宽度在50—53cm之间,超过这个尺寸就属于较大尺寸了。

  关于扇骨的知识

  前文谈到,除了扇面本身的绘画水准,扇骨的材质和做工也极为重要。这里我们主要谈竹制的扇骨。扇骨分为有斑纹和无斑纹两种。

  一般来说,雕有书法、人物等文字或图案的扇骨都是选用无斑纹的上等竹片,而带有斑纹的竹子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斑纹的造型,就很少在扇面刻画文字或图案。

  首先说有斑纹的扇骨。就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以湘妃竹为最。湘妃竹又名斑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点而得名,生长期仅有两个月,产量特别低,所以价格很昂贵。买湘妃竹扇骨一定要分清新老,不能因为上面有斑点就一概而论。其中紫花腊底可以说是湘妃竹扇骨中的上品,紫花圆润丰满,与暗黄底子的分野清晰,这也是分辨年代的根据。至于判断湘妃竹扇骨上的斑点是否为烙烫,按照姜维群先生在《竹制扇骨的品类与特点》一文中的说法:“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于非闇《山茶锦鸡·楷书山茶五古二首》2016中国嘉德春拍拍品

  其次是无斑纹的扇骨。扇骨一般以圆脚和方脚为主。从制作工业开看,无疑圆脚的更加费力,看上去更为精致讲究,但方脚扇骨更为简洁,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喜好。扇骨的雕刻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阴刻就是直接刻出所需要的图案或文字;阳刻又称为“剔地阳刻”,就是将无用的部分剔掉,保留凸起来的图案。扇骨上的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此外,还有在圆脚上装饰以其他材质的包被物,使之看上去更为高贵

  雕刻精良的扇骨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的竹雕艺术,目前市场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竹雕艺术品市场,甚至自清代开始已经出现了竹雕拓片。当然,这种拓片一般用在面积更大的笔筒或臂搁之上。

  关于扇面的保存与赏玩方式

  扇面的保存与家具相近,适度地、正确地使用可以更好地延长其寿命。

  赏玩成扇讲究很多,比如拿扇,手要洗净;打开或收拢折扇时易于损伤扇面,应该握住扇子下部轻轻捻开,而不是手捏扇纸部分掰开或者拿着折扇猛力开合;扇子打开后,不要用手随意指点、掰捏,这样不仅会磨损扇面,还会将手上油渍、汗液留在扇面上,使扇子的美观和品相大打折扣;另外,扇子打开后,如要与同观者交谈,也应掩住口鼻,不要将唾液喷溅在扇面上。

  

  

齐白石、陈师曾 《大利图·花卉》2017北京华艺秋拍拍品

  更为重要的是,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不要轻易揭裱扇面或更换扇骨。揭裱重装对扇面的破坏性极大,不仅使扇面上的书法、绘画伤墨伤色,失去原有的笔墨精神,破坏了折扇书画原有的完整性,还使扇子不耐久藏,触手僵硬。有的藏家一遇折扇稍有伤损就把折扇揭下装裱成扇页镜心或者书法、绘画上下形式的挂轴,并将原装扇骨弃置一旁,无意中成了本就稀缺的成扇艺术作品的“杀手”。

  现代收藏正走向越来越精致化的时代,“暴发户”越来越少,艺术品的文化含量再不断加深,扇面这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视觉美与材质美的传统形式会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青睐。本文中所列举的都是近现代的顶级画家,他们的扇面在100-500万元左右都可以拍到不错的作品,那么,对于近现代二三线的画家、书法家来说,会更有广阔的选择空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扇面收藏必备的文化常识-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