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老明信片上的八达岭

时间:2018/7/12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孟宪利/文


  1906年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印制的单色明信片。八达岭北四楼,明长城中经典的敌楼,建在海拔660米的山顶上,上下两层,四周开有箭窗、垛口和射孔。这里地势险要,视野开阔。

  随德国海军司令海因里希王子登八达岭长城的摄影师科鲁滨,在回京的途中拍下的八达岭“五桂头”和骆驼队。

  1903年开始,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长城照片。这是他拍摄的八达岭北四楼长城,印制成明信片。

  1873年《伦敦插图新闻》中的一幅铜雕版画,画面是来往八达岭关城、经过八达岭长城东西城门的商贾和载货骆驼队。

  德国明信片。1898年德国海军司令海因里希王子应光绪皇帝的邀请来京访问,期间登上八达岭长城。人群中右数第三人为海因里希王子,正从八达岭北四楼下长城。

  1898年德国海军司令海因里希王子来八达岭长城,在八达岭关城准备登城。摄影师科鲁滨摄影,在德国印制的人工着色明信片。

  1903年英国摄影师拍摄照片印制的明信片。一群驼队出八达岭关城东城门(“居庸外镇”),向居庸关和北京方向行进。

  这是1907年为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博士当向导的本地青年,威廉为其在八达岭长城南城拍摄的照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眼中的伟大作品。在中国闭关锁国的年代,外国人对长城的了解甚少。自鸦片战争后,西方人频繁出入中国,很多人亲眼目睹了长城——这一伟大的中国建筑奇迹,并为之深深震撼。

  20多年前,笔者偶然间收到了一枚清代由外国人印制的八达岭长城明信片,方知100多年前,外国人已经把长城传播西方。作为八达岭的故乡人,笔者便开始专题性地收集八达岭明信片。几十年来,通过拍卖公司、在外国网站网拍、邮友之间交流、朋友到国外代购、寻找明信片印制者后代购买等形式, 这些100多年前的老明信片辗转万里来到了笔者手中,回到了长城的故乡。

  西方最早传播的长城形象,还在摄影技术诞生之前。1873年,《伦敦插图新闻》刊出一幅由英国皇家部队军官绘制的铜雕版画——《中国万里长城一景》,画面上是来往八达岭关城、经过八达岭长城东西城门的商贾和载货驼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方的一些考古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接踵而至,他们都对巍峨的长城,特别是八达岭长城饶有兴致。1903年至1914年之间,他们通过相机拍摄,并在全世界印制和发行了大量有长城照片的明信片,兴起了一股“长城热”,这段时间的跨度虽然不长,影响却十分深远。这些明信片第一次把长城清晰的影像传播到西方,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那段时间里,在北京居住的外国摄影师中,有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意大利人、比利时人、德国、法国人等,他们频繁到八达岭一带拍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向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出售八达岭长城明信片,是北京为数不多的照相馆争相开展的一项业务,客观上使这一伟大工程名扬世界。

  美国人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在西方颇负盛名的旅行家,还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他一直有周游世界的梦想,1896年威廉请了长假从美国的纽约出发开始了圆梦之旅,在其生命的最后20多年中,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03年他首次途经日本来到中国,在考察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后来到长城脚下,此后在1909年出版了《中国长城》一书,同时印制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八达岭长城明信片并在美国出售,其中很多明信片留存至今。这些照片和明信片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长城乃至中国历史提供了稀见史料,为长城研究做出了贡献。

  日本商人、摄影师山本赞七郎,1898年来北京经商,他喜欢拍摄北京园林景观,后来痴迷于拍摄长城,十几年间他印制了大量的长城明信片,在北京向外国人出售。这些旅居北京的外国人把明信片贴上邮票寄给远方的家人,或者亲自带到家中给亲人、朋友欣赏,长城的影像从而远播世界各地。

  1898年应光绪皇帝的邀请,德国海军司令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王子访问北京,他游览了北京的园林,骑马穿过布满乱石的关沟,来到八达岭长城,登八达岭长城到北四楼,跟随的摄影记者拍下了他登长城以及沿途的照片,在德国制成明信片让皇室人员欣赏。这也是最早应中国官方邀请来八达岭长城游览的外国军事官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老明信片上的八达岭-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