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崇烈门老照片背后的沧桑史话

时间:2018/7/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沙伟/湖南长沙


图1

  “大义怀仁铁骨铮,丈夫所欲甚于生;枭雄犯难忘其死,天马行空任纵横。” 这是原中国文物学会名楼协会理事冯建平所著《天心阁史话》一书中录入的“牌坊纪烈”诗句。诗中的“牌坊”即始建于1946年初,后毁于“文革”浩劫,2006年复建的抗战纪念建筑——崇烈门。

图2

图3

图4

  崇烈门坐落于有“湖南第一公园”誉称的长沙市天心公园之内,是为缅怀1939-1944年“长沙四次会战”中英勇献身的抗日先烈,由蒋介石、张治中、陈诚三人倡导捐建的一座牌坊。其高5.9、宽8.5米,全部采用麻石精心打造。取名“崇烈”,为“缅怀英烈”之意。而笔者作为天心阁景区(即原天心公园)的文物研究专技人员,所收集到的四张崇烈门黑白老照片,则欣慰地定格见证了它的历史沧桑之变。

  笔者收集的第一张崇烈门老照片,由湖南图书馆的沈小丁教授捐赠。拍摄时间为1948年春,画面是一群踏青的年轻学子,于崇烈门之正面下所留的青春记忆(图1)。

  其中老照片上方依稀可见“崇烈门”三字匾额,此为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字,书法一如其人,笔直字方。牌坊上共有对联二帧,居中的对联“气吞胡羯,勇卫山河”,则为原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所书,字体颇有儒将风范;侧联为“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书者为原抗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篆体笔墨精致,品质文雅。两联均对“长沙保卫战”中英勇献身的抗日将士为了民族大义保家卫国、勇于献身的精神,予以了高度赞扬。

  第二张崇烈门老照片,现藏于《天心公园照片档案》。拍摄时间为1952年夏,画面是四位天心公园职工穿过崇烈门背面的情形(图2)。当时正值同年6月1日新中国重建天心公园之际,故四位职工满面春风、步伐轻捷。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崇烈门背面与蒋先生亲题“崇烈门”对映处的方额框内,原有“义重于死”四字楷书,却在当时被人为地抹去。

  还有就是2012年12月刊登于《长沙晚报》“橘洲老照片”栏目中,由刘燕撰《父亲守卫祖国海防线》文中提供的第三张老照片。根据照片左侧文字,可知此为1953年春节拍摄的崇烈门(图3)。而从7位青年战士背后的崇烈门望去,可见老照片上方蒋介石亲题的“崇烈门”方额,居中张治中、陈诚所书的两副对联,皆被人为地去除。同时“革命”进行得尤为“彻底”的,是蒋先生题“崇烈门”左右两侧、两幅对联上方的横梁方额内,原有的国民党党徽被置换成红色的五角星。

  最后一张刊发于2015年8月的《湖南日报》,图文名为《上世纪50年代的长沙》。其中文中第二图,即唐又庭于1959年3月所摄的崇烈门老照片(图4)。同时图下另附有“扩建前的长沙市天心公园。公园占地面积仅约3公顷,‘文夕大火’中损毁的天心阁尚未复修。公园以纪念长沙会战中阵亡将士的‘崇烈门’‘崇烈亭’为主要景观”的文字介绍。而文中提到的崇烈亭,位于穿过崇烈门背后的石阶之上,是与崇烈塔和崇烈门为一组、原天心公园内的三处“崇烈”系列抗战纪念建筑之一。

  此三处抗战纪念系列建筑,不但是长沙闻名遐迩的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湖南地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崇烈门惜毁于上世纪60年代中叶的“文革”期间。2006年初夏,天心阁管理处根据1948年的老照片,在完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崇烈门进行了“复制”再建。可见老照片的作用实在是不可小觑。

  如今的崇烈门已辟为纪念广场,每年均接待数十上百万市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前来追忆抗战烽火,励志振兴中华。2012年10月,抗战史诗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在崇烈门前举行开机仪式;2015年7月,央视拍摄的抗战专题纪实片《东方主战场》在此取景;2016年11月,抗日名将张灵甫之妻王玉龄与其子张道宇在此瞻仰;2017年3月,著名抗战将领张自忠之后在此祭典……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崇烈门老照片背后的沧桑史话-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