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悟空缚龙摩睺罗

时间:2019/12/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进兴/宁夏海原


图1 庄浪县藏宋代悟空降龙摩睺罗

  上世纪90年代,海原县临羌寨遗址出土了与《西游记》人物有关的摩睺罗,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甘肃省庄浪县博物馆的李晓斌研究馆员。这主要还是缘于一块悟空缚龙摩睺罗。他给我提供了照片和数据,以此为依据,论述了悟空缚龙摩睺罗与敦煌榆林石窟《唐僧取经图》,参加了第二届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在交谈中又邮寄了他们博物馆出的书籍,打开一看,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感觉“悟空缚龙摩睺罗”为庄浪县博物馆馆藏最精美的文物之一,有必要与收藏者研究者共享。

图2 宁夏海原县临羌寨出土的宋夏时期悟空降龙摩睺罗

图3 左图为北京岳辰收藏的悟空摩睺罗陶制模具,右图是用陶制模具翻制的摩睺罗。

图4 国外收藏的悟空降龙摩睺罗

  在叙述之前,笔者有必要纠正一下各地的称谓,在甘肃省庄浪县、宁夏海原县、北京市及外国收藏的此类物品,有“五神伏龙陶模”“陶印龙纹牌”或“陶俑”等称谓。陶模仅仅是一种制作工具,陶俑单指的是陪葬品而言。因此上述这些说法均有瑕疵,准确名称应为“悟空缚龙摩睺罗”或称“悟空降龙摩睺罗”。这里所指的龙是“苍龙”,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唐·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曾作过一首《清平乐·六盘山》的诗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摩睺罗(读音是mó hóu luó),亦作“磨喝乐”“魔合罗”,梵语名称,是佛教神名,天龙八部之一。实际上摩睺罗是一种陶制神偶,是在乞巧节期间用于求子、驱邪镇魔、除病和护佑孩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是流行于宋夏时代的祈育礼俗的民俗文化。拥有这种神偶,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度过从孩童出生到健康成长的各个发育时期。金盈之《醉翁谈录·七夕》:“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睺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法苑珠林》卷三:“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叟,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从中可知,从祈求得到孩子,到孩子出生,再到健康成长,认为有三十个过程,有三十个神祇保佑。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神祇。这种很小的神祇,一般妇女儿童携带在身上或放在寝室里面。到了明清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多为金银制品,挂在儿童的前后胸背上。

  何以用悟空的形象作摩睺罗呢?这要从悟空的经历说起。悟空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僧名“悟空”,俗名“车奉朝”,今陕西省泾阳县人,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其父亲是汉族,姓张,其母亲系北魏皇室鲜卑贵族拓跋氏后裔。唐玄宗在位时期,罽宾国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土,表示愿意归附于当时最为强大和繁荣的大唐。唐玄宗闻之大喜过望,立刻任命张韬光为首领,车奉朝为武官左卫,交给他们四十多个可支配的士兵,临时组建成一支使者队伍,要前往罽宾国进行安抚。当时的车奉朝也就二十出头,他刚迎娶了一位娇娘子,也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和抱负,打算干一番大事业。这次出使罽宾国对车奉朝来说正好是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收拾行囊告别了家人,就上路了。车奉朝负责使团的财务和马匹的管护,每当遇到强盗,他都一马当先。他们一行人,翻过大山,跨越戈壁沙漠和沼泽,途经西域十多个小国,有盗匪眼馋他们运送的宝物,但是车奉朝武艺高强,善使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铁棍,盗匪们最后都没有得逞。到罽宾国以后,车奉朝因病不能随团回国,遂留居犍陀罗国,出家为僧,法号法界。后因思念家乡父母,焚灼其心,遂决心回国。其师赠佛经三本、佛牙一颗。于贞元六年(790)回到上京(今西安),请住章敬寺。唐元和七年(812)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和尚圆寂于长安护法寺,终年82岁。后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今泾阳县北部),建振锡寺和悟空禅师塔以作纪念。由此,悟空被唐宋时期,特别是西夏时期的民众视为护佑之神的摩睺罗,而且在当时是非常盛行的。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关于七月初七的笔记中记载了这一盛况:“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南宋李嵩《货郎图中》,商贩背筐第四层即可看到摩睺罗陶偶之形象。有关悟空保护安抚使团去西域的经历,在当时还出现了说书、说唱等各种素材。其中明代《西游记》就是根据唐宋时期的说书、说唱整理的小说。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这充分说明了悟空具有缚龙之特长。因此,称谓“悟空缚龙摩睺罗”或称“悟空降龙摩睺罗”,比较妥当。

  从目前的资料显示,悟空缚龙摩睺罗存世有4块,分别收藏在甘肃庄浪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北京市和国外。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余脉分六支贯穿全境。庄浪县得名于西夏时期“水洛城是为夏属党留族地”,党留族名在元初已转音为庄浪。党项羌原居住在今四川的北部、西藏的东部、青海的东南。在唐代受到吐蕃的侵扰、挤压,逐渐向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迁徙。在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斗争中党项族逐渐发展、壮大。至北宋时,庄浪地区为秦凤路的德顺军所辖,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带,实为西夏文化所控制的范围。悟空缚龙摩睺罗艺术品在这一地区也是比较盛行的。1990年5月,庄浪县水洛镇农民在县变电站附近取土时,发现一批宋代制作的摩睺罗150余件,有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最大的约10厘米,小的仅2厘米。这批摩睺罗采用马兰黄土和粘土经多次淘洗后加工成模、范,然后烧制而成。摩睺罗大多数背部捏塑有捉手,皆为红陶质,烧制火候较高,小巧玲珑,细腻别致,时代感强。其中有一件平面呈椭圆形的悟空降龙摩睺罗(图1),制作极为精美,尤为引人注目。该摩睺罗,长为11.7、宽为7.9、厚1.5厘米,重161克,橘红陶质,泥质很细。正面为浅浮雕纹,背面呈平面状。该陶模正面中间一巨龙张牙舞爪、怒目圆睁、奋力腾空,有五位神仙正在与巨龙搏斗,其中一女左手紧抓龙角,右手持剑欲砍龙首;龙颈部有一女神拿绳索套缚;龙胸部一女神作拔剑状;一力士用力拽龙尾,凸目张嘴,神色惊恐万分;龙的后肢旁还有一女神右手握剑砍杀,四女神束发冠,身披帛,英姿勃勃,五神皆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线条流畅自如,刻画细致入微,形象传神。这批摩睺罗,出土地点位于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四坪塬宋代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出土的这批摩睺罗中有一件罗汉像的,在其背面压印有宋代“崇宁通宝”折三铜钱印记,为确定时代下限在宋徽宗崇宁年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据当地专家称,该遗址是一处专业陶制品生产作坊,是用来制作摩睺罗祭祀供奉牛郎、织女和祈福的祭品。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北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有著名的萧关道、没烟峡道、石门关道穿境而过。海原县唐朝设萧关县,西夏设南牟会行宫,宋设西安州。县城住址西夏名东牟会,宋名天都寨,元名海喇都,明代设海喇都营,清代设县于海喇都城(简称“海城”),名海城县,民国时期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更名为“海原县”。海原县自唐朝便为党项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特备是在宋夏时期,长时间为西夏党项族占领,西夏文化为主流文化之一。

  1992年,海原县大旱,史店乡田拐村几位农民为了生机,在宋夏时期的临羌寨遗址挖骨交售时,出土了宋夏时期的数以千计的摩睺罗,有人物、动物、鸟禽、花草、佛像、莲花座、亭台楼阁等,摩睺罗以孩童、人物、花草为题材的几乎俯拾皆是,时代感强,最大的高30厘米,最矮的仅2厘米左右,均用当地的红胶泥或黄土烧制而成,其雕刻制作工艺极为考究细腻,纹饰逼真入微。该悟空缚龙摩睺罗出土时,已残缺,只剩上部,下部已失去(图2)。残高5.3、宽8.2、厚1.6厘米,红陶质,泥质较细。正面为浅浮雕纹,背面呈平面状。该陶模正面中间一巨龙张牙舞爪、怒目圆睁,悟空用力攀附龙首之脊,凸目张嘴,神色惊恐万分,衣服随风飘起,造型逼真。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线条流畅自如,刻画细致入微,形象传神。时为胶卷机子拍照,图案比较模糊。

  2018年北京市收藏家岳辰也收藏了一件悟空缚龙摩睺罗(图3),高11厘米,据说是来自山东省聊城,与庄浪县博物馆藏的悟空缚龙摩睺罗大小一致,只是人物形象、衣着、所处的位置有了很大的变化。悟空出现在龙身之3个部位,1个在龙脊上,2个在龙尾上,身上穿着盔甲,长头发随风飘逸,龙的造型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

  约翰·黑尔纳博士(Johannes Hellner,1866—1947) 也收藏有中国悟空缚龙摩睺罗(图4),与北京市收藏家岳辰收藏的悟空缚龙摩睺罗一致。

  总之,悟空缚龙摩睺罗,反映了宋夏时期民众生育生活中,将唐僧取经人物车奉朝上升到护法神的一个盛行过程,也体现了当时的民俗文化及佛教的中国化。4件悟空缚龙摩睺罗,可称弥足珍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悟空缚龙摩睺罗-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