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故宫珐琅彩收藏赏析

时间:2020/6/23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


【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

  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明中期,御用监制造,高10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9.1厘米。清宫旧藏。

  碗圆形,直口微撇,敛腹,圈足。足内镀金,足外缘阴刻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碗的内外口沿处均饰锦纹。内壁下部饰绿色海浪,上有黄、白、红、深蓝、浅黄、墨绿色海马各一只。外壁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六只不同颜色的狮子,舞红色飘带作戏球状。

  明中期以后,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日趋丰富多样化。缠枝莲花纹虽仍是主要装饰,但同时各种瑞兽纹样也普遍出现在珐琅器的纹饰上。布局风格则日渐繁缛。此件狮戏球海马纹碗内外壁均以动物为主题纹饰,对动物的动作形态把握得比较准确,是明中期一件烧制较成功的掐丝珐琅器。其足内款识系伪款。

【掐丝珐琅狮戏球纹藏草瓶】

  掐丝珐琅狮戏球纹藏草瓶,明中期,高20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8.2厘米。清宫旧藏。

  瓶盘口,短颈,鼓腹,肩部装饰铜镀金錾花螭纹一对,圈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饰掐丝狮戏球纹,填红、黄、蓝、赭、绿等色珐琅釉,空间满布彩色祥云纹。足内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此藏草瓶花纹布局繁密,为明中期作品,口、颈及镀金錾花装饰系后配。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器的生产继续发展,并在花纹装饰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装饰题材更为丰富,狮戏、海马及花鸟纹等比较流行,但作品表面气泡增加,反映出珐琅质量的下降。

【掐丝珐琅八狮纹三环尊】

  掐丝珐琅八狮纹三环尊,明中期,高28.7厘米,口径21.4厘米,足距15.6厘米。

  尊圆形,撇口,长颈,丰肩,肩部饰3只铜镀金兽首衔环耳,底置3个铜镀金辟邪形足。通体为浅蓝色珐琅地,颈部和腹部共饰掐丝八狮戏球纹及杂宝纹。底中心镌阳文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器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除缠枝莲花纹外,狮戏球、海马、杂宝纹等也较为盛行。其掐丝线条纤细婉转,但略显凌乱,此尊即为一例。此尊的颈和腹原为两个掐丝珐琅碗,后人将二者拼接成一器,并加配耳、足等,其款识也为拼器时镌刻。

【掐丝珐琅龙凤纹盘】

  掐丝珐琅龙凤纹盘,明嘉靖,高5.1厘米,口径24.2厘米,足径16厘米。

  盘圆形,撇口,圈足。通体施浅蓝色珐琅釉,掐丝勾云纹作锦地,盘内心圆形开光内一条黄龙蜿蜒腾飞,神态威猛,空间点缀彩色流云纹。盘边彩云间凤、鹤成双展翅飞翔。盘外壁饰云龙、凤鹤纹,盘底鎏金,正中镌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直行款。

  此盘是故宫博物院于20世纪60年代从私人手中购得,因土蚀较重,盘上的珐琅釉色和镀金表面多已失去光泽。从盘底镀金的锈蚀斑驳状况看,此器显然是出土之物,但出土地点和时间不详。此盘尽管锈蚀较重,但红、黄、绿、白、蓝等珐琅釉色仍不失纯正艳丽之美,尤其是镀金,仍有个别地方可见光泽闪烁。盘通体掐丝较工整流畅,填釉准确,尽管珐琅釉已失去温润的光泽,但此盘是国内唯一一件有明确嘉靖款的金属珐琅标准器,因此弥足珍贵。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明晚期,通高21.3厘米,口径14.2厘米。

  炉为圆形,深腹,双冲耳,三足,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中的鼎式。口沿与双耳作铜鎏金装饰,上面分别阴刻卷草纹和勾莲纹。通体以蓝色釉为地,以红、黄、墨绿、宝蓝、白、赭等色釉为纹。腹部一周环饰三狮戏球纹,三狮腾挪跳跃,追逐火球,喜气生动,富有吉祥色彩。圆底饰硕大的勾莲花三朵。紫檀木嵌玉钮盖为清代后配。

  统观掐丝珐琅工艺品,从明至清,狮戏球纹的装饰寥寥可数,勾莲纹则是一以贯之的主要装饰花纹。原因之一,莲花为中国广泛流行和使用的纹样,与佛教又有不解之缘,因此广受喜爱。原因之二,缠枝的枝蔓可根据设计的需要作任意的延展和弯曲,使掐丝可布满器身,从而起到固定釉料的作用,这是掐丝珐琅制作工艺上的需求。而人物、动物图案不易制作,再加上釉料有流动性,串色现象不可避免,难于掌控,易走板变样,因此凡人物、动物等的装饰图案,其制作水平的高底主要体现在纹饰的准确性。该炉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狮纹的清晰与生动,因此是一件难得的工艺珍品。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明晚期,高20厘米,长17.3厘米。清宫旧藏。

  香薰鸳鸯式,昂首,直立,口微张,一掌踏在一片掐丝珐琅荷叶之上,作单腿站立状,背开一洞,上置镂空古钱式盖,用以放置香料和散香。分别用红、蓝、绿、黄、白等颜色的珐琅釉装饰鸳鸯的羽毛纹。

  自万历年间(1573—1619年)始,仿动物、植物等“仿生”造型的掐丝珐琅器开始盛行,如甪端香薰、鹅形匙、狮式香熏、菱花式炉、梅花式缸等。此香薰即为一件仿生造型掐丝珐琅器的代表性作品。

【掐丝珐琅福寿康宁字圆盒】

  掐丝珐琅福寿康宁字圆盒,明晚期,通高10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1.4厘米。清宫旧藏。

  盒圆形,盖面微隆,圈足。盖面圆形开光,以白色珐琅釉并掐丝镀金勾云纹为地,上有掐丝填红色珐琅釉“福”、“寿”、“康”、“宁”四字,周围点缀彩色杂宝纹。盒盖及盒体外壁均以浅蓝色珐琅作地,饰各种掐丝折枝花卉纹。

  明代晚期掐丝珐琅器的装饰题材更为广泛,灵芝仙鹤、松竹梅、荷鹭鱼藻等纹饰一时成为时尚。此外还盛行将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组成吉祥图案,此福寿康宁圆盒的装饰纹样即为此类图案之典型。

【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

  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通耳高9.1厘米,盖面26.8×14.4厘米,底面25.5×13.2厘米。清宫旧藏。

  熏炉呈长方形,朝冠式双耳,垂云式四足。四壁以灰白色珐琅釉为地,饰掐丝彩釉八宝勾莲纹,盖面无釉,作铜鎏金镂空纹饰,边框为一周“卐”字纹,边框内饰绣球纹。底部施珐琅釉彩花,中心掐丝填白釉如意云头纹,长方框内掐丝填红釉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

  此器胎体较薄,成型规矩,釉面比较平滑,砂眼较小。这些特征表现出万历时期珐琅烧造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风格特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珐琅色彩的运用和色调搭配上。这一时期除继续以蓝色珐琅作地色外,新出现了白、绿、赭色地,或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两三种颜色的珐琅作地。珐琅色彩偏淡,且较盛行暖色或中间色。图案花纹普遍采用双线掐丝技法完成,其题材内容也较丰富多彩。由于当时的宗教氛围,八宝纹、卐字纹等吉祥纹饰充斥在珐琅器的装饰中,此熏炉即是一例。

【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

  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高9.6厘米,盘径18厘米,足径13.3厘米。清宫旧藏。

  烛台铜胎鎏金,圆盘形,菊瓣式边,盘心置一宝瓶式鎏金长阡。盘内壁掐丝珐琅天蓝地上压缠枝菊花纹。盘外壁及底蓝地上饰多色釉勾云纹,盘底中心绿地长方框内朱红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

  此烛台为照明用具,共用了红、紫、宝蓝、天蓝、海蓝、白、黄、绿、墨绿、藕荷等十余色釉料,鲜艳明丽,是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的标准器皿之一。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盘】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盘,明万历,高2.9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16.2厘米。

  盘折边口,平底。内外饰彩色花卉纹。盘内心施淡粉白色珐琅釉,其上满布缠枝山茶花纹,内壁及折边施天蓝色釉,上饰花卉纹。盘外壁天蓝色釉地上掐丝如意云头纹,盘底饰缠枝莲纹,正中以如意云头纹围成长方形边框,内嵌铜镀金片,其上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器纹饰缜密,掐丝纤细。在如意云头纹框栏内刻款为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明显特征,此器原款被挖,原款应是绿地掐丝填红釉双勾“大明万历年造”款,景泰款系后人改刻。

【掐丝珐琅栀子花纹蜡台】

  掐丝珐琅栀子花纹蜡台,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通高9.6厘米,盘口径18厘米,盘底径13.3厘米。清宫旧藏。

  蜡台圆盘式,折边,底承3个铜镀金垂云足。盘中央为一铜镀金宝瓶,瓶上出蜡扦。盘内为浅蓝色珐琅地,装饰红、黄、绿等色折枝花卉纹,折边以绿色珐琅为地,饰掐丝填红、黄、白色珐琅折枝栀子花纹。外底中心阴刻竖行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器的颜色和品种日渐丰富,并在色彩搭配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盛行以暖色或中间色作地色,或在一件作品上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颜色作地色,这件蜡台即为其中代表作品之一。

【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花口盘】

  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花口盘,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高8厘米,口径51.8厘米,足径31.8厘米。清宫旧藏。

  盘圆形,直壁,菊花瓣式折边,平底,矮圈足。内底饰掐丝填红、黄色珐琅龙纹两条,作二龙戏珠状,周围点缀如意式云纹和勾云纹。内壁饰掐丝八宝纹。外底中心以掐丝如意式云头纹组成长方框,框内贴镀金铜板,镌“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掐丝珐琅工艺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此器的款识周围饰以掐丝填红、黄、白、绿色珐琅如意云头纹框栏的装饰方法为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器所习用的一种款识形式。其“大明景泰年制”款系后世改款,是将原“大明万历年造”款挖去,然后焊接镀金铜板,再镌刻景泰年制款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故宫珐琅彩收藏赏析-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