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清代雍正通宝小平钱考

时间:2019/2/1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卢伯雄/湖南长沙


图1 雍正通宝实物

  最近一位收藏古泉的新手,持一枚“雍正通宝小平”铜钱来咨询鉴定,声称这枚“雍正通宝”他在网上咨询了几家机构或公司,都说是枚珍贵品,估价几千元至万元以上不等,还有邀请他送去参加拍卖的,他不明白这枚属于“五帝钱”之一的“雍正通宝”,为何这么值钱?

图2 雍正通宝宝泉局雕母

  笔者对这枚送鉴定的铜钱(图1)用常规法检视后,认定:这是一枚“雍正通宝小平”铜钱,字口、锈蚀等方面见老,属于生坑的自然品相,为清代宝泉局铸造,面文为单点“通”宽边,材质黄铜,该枚铜钱为真币,在“雍正通宝”系列铜钱品种中,不属于珍贵品,市场参考估价300元左右。“雍正通宝”系列铜钱品种中,最贵的是“雍正通宝小平”合背,市场价1000元左右。

  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代钱币。

  雍正通宝钱文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奠定了清朝此后180余年钱文风格。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单的一种制钱,由于该币铸造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而深受收藏者喜爱。

  铸造雍正通宝时,清王朝正处在康乾盛世的顶峰期,相比之后的乾隆通宝、嘉庆通宝而言,它的币值较好,对通货的控制能力也较强。而相比之前的顺治通宝而言,由于雍正年间处在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社会安定,而顺治年间统一战争还在继续,社会动荡,故顺治通宝钱币多种多样,形成了顺治五式,而作为盛世的产物,雍正通宝的版式则简单,自然也省去了如同顺治通宝那样的多重变化。

  雍正皇帝对铸钱格外重视,史载“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对自康熙后期起就遗留下来的诸多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铸钱上也不例外。雍正年间,朝廷对铸钱控制极严,民间私铸极少,在执政初年有民间铸钱,形体较小、铜中夹铅。针对这一弊端,雍正皇帝责令将铸钱者均处极刑,使私自铸钱者遂绝。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雍正通宝大多做工精美、整齐划一,而真雍正通宝中劣质钱少见的原因。

  雍正通宝以小平钱面世,不存在大钱。对于钱币质地而言,清代一钱相当于3.73克,一两为37.3克,斤与两为十六进制,一斤为16两,合596.82克。对于质量而言,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规定雍正通宝每文重一钱四分(约5.22克),与顺治通宝、康熙通宝质量相当。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改动钱法,将钱币减重为一钱二分(约4.48克),此后一直沿用一钱二分的新钱法。对于雍正通宝的直径而言,普遍在26—28毫米之间,集中于26.5—27.5毫米之间,个别钱局集中于28毫米左右,基本没有小于25.5毫米和大于28.5毫米的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的面文为铸钱工匠所书,以宋体书写,带有一定的楷书成分,字体虽然规范,但缺乏艺术感。面文“雍正通宝”四字端庄规范,其中“通”字大多数为双点通。相比康熙通宝而言,雍正通宝的笔画要细一些。虽然钱的面文上缺乏美感,但背面满文则不仅规范,而且十分秀丽。雍正皇帝认为,钱币是国家之宝,故雍正通宝仿照顺治通宝第四式,左面为满文“宝”字,右面为满文钱局名称。雍正年间实现了每省一局的规制,由中央统一主导,故此钱文都比较统一。

  在公认的雍正通宝的铸钱局中,宝南、宝川、宝武、宝昌、宝济、宝黔、宝云的铸造工艺大多都不太佳,收藏品买卖中并不能获得高价,但是品相好的,却价高抢手,形成两极分化。而对于宝河、宝晋、宝巩、宝安、宝浙、宝苏以及京局而言,由于铸造精良,在收藏中往往是非常抢手的热门。

  雍正通宝由于各省铸造规范高度统一,故版别相对较少,此外,宝泉局和宝源局出产过仿照“康熙通宝罗汉钱”的雍正通宝罗汉式钱币。这类钱币于雍正初年铸造,它们比一般的雍正通宝要小一圈,铜料则更精,钱币外缘比一般的雍正通宝要宽,面文比一般的雍正通宝更精美,其中宝泉局的面文通字为单点通。此外,雍正通宝还有“合背”钱,数量稀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雍正通宝小平钱考-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