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清末民初光宗耀祖珐琅银花钱赏鉴

时间:2020/5/1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白尼/江苏苏州


图1 正面

  这枚清末民初“光宗耀祖”珐琅银花钱,形制外圆内方,可佩可挂可赏可藏。花钱重15.2克,直径4.3、厚0.2厘米;扯角花丝类方孔,对角线各长1.6、1.8厘米,内方孔边长各为0.9厘米;圆边花丝及扯角花丝,均非传统工艺制作,而是随形模制,包括凸字、凸花、凸圆弧纹,都为随形模制。花钱两面(图1、2)都有凸字楷书“光宗耀祖”四字,四字间各点缀模制凸花图案,并施以珐琅工艺,饰出红花绿叶纹,或是红、绿宝石纹,深蓝色珐琅为底衬。“光”字上,“宗”字下,各饰三道由短而长,呈重叠排列状连边凸圆弧纹,象征着头顶青天,脚踏实地。

图2 背面

图3 开缝

  该银花钱,系模制纹饰相同两片,两面均施以相应的红、绿、蓝三色珐琅工艺,由圆边花丝处,各垂直弯下模制预留的0.1厘米素边,对齐相应图案纹饰,两素边相合焊接,锉平磨光而成,中空。制作工艺采用模制、珐琅、焊接、锉磨等。

  在鉴赏这类珐琅银花钱过程中,有几点收获值得一探。初鉴易为掐丝珐琅所惑,细察非也,系模制凸花,兼以珐琅工艺,无丝可掐。币面有数处铜锈斑,夜晚灯光下瞧,疑为铜鎏银;在白昼亮光下净斑细看,为银质。问题是:币面纹饰相同双面工之楷书“光宗耀祖”凸字、凸花、三道连边凸圆弧,究竟是整体实心模铸,还是模制凸面背平合模,抑或模制凸片背凹中空?而精细的圆边花丝及扯角花丝,是否为传统工艺制作的花丝?笔者初鉴时,这般规范的花丝,与传统花丝工艺一般无二,特别是扯角花丝,尤显精致细密。再看丝凸线凹圆边花丝弯边边沿,多处显露圆弧线,仿佛是在强调,花丝系传统工艺制作,于是便不假思索,认作传统工艺的缀边花丝。另外,方孔四边边沿显露缝隙,已知花钱系两片组合,币边侧面也依稀可见焊接线,可排除整体实心模铸。但凸字的背面,究竟是何模样呢?方孔凸边,凸高明显低于扯角花丝,边宽低于0.1厘米,且边沿偏斜,两片之间缝隙,仅宽约0.1厘米。通过缝隙往里观察,花钱背面呈一片年深日久泥土色,方孔凸边无背凹感,却又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目光搜寻着与“宗”字相对应之背面,凭经验隐约可见“宗”字头部一点对应处,有背凹阴影。如此,局部的背凹凸字,是否意味着币面其他纹饰图案,都毫无例外采用此种工艺?初步判断币面为背凹凸片模制,花丝除外。

  还需细看方孔缝隙,希望能再得到些币面得不到的相关信息。在明亮处手拿花钱,以不同角度细心观察,果然有戏!当花钱偏斜至某一角度,缝隙中花丝纹背凹阴影若隐若现。也许正是此前曾隐约感觉到的那一丝似有若无之迷惑?欲从宽约0.1厘米缝隙中,辨识仅宽0.1厘米扯角花丝背面,容易被方孔凸边对应的背面所误导,一切都是在假设与判断,细察和捕捉,如此这般互为交替的发现中,有序进行。经过察验,结论为花丝纹背凹,说明花丝非传统工艺。同时也大胆确定:银花钱连同花丝,应为模制背凹凸片工艺,中空。

  纠结在于花丝纹:是直接模制?还是模凸素边,再錾出花丝?继续察看方孔,边线较平直,四角有不规则錾痕,推测银片或许连带模制出实心方孔,之后再錾方孔;或就是模制空心方孔本真的模样。那么花丝呢,是否模凸素边,再錾花丝?细察方孔边沿扯角花丝凹线,深浅几无区别,而圆边花丝凹线,则有深有浅,其中多处存在双凹线现象,似乎使用了某种工具,将模凸素边錾出花丝纹?却又发现几处浅凹线,花丝纹模制痕迹较为明显。莫非是因模制的花丝纹,有些凹线太浅,且偏于模糊不清,于是便使用工具,在太浅乃至模糊处,将凹线补深补清晰?不排除此种可能。判断花丝纹为模制,排除模凸素边錾花丝。因无法窥知圆边花丝背面真相,判断不知确否?

  整理时,这枚花钱不小心滚落在地,以致蓝底珐琅品相部分损毁,币边侧面焊接处磕出一道细微裂缝(图3)。事已至此,索性探一探它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小剪有意无意间,沿缝隙好奇地一拨拉,裂缝顿时豁一小口,真相大白。原先只能依靠判断,无法窥知的圆边花丝,确系背凹模制。此枚相同双面工银花钱,制作工艺综上所述,基本一致。这种模制励志花钱,一般不会只制作几枚,而是会制作一批,在某些特殊日,赠予家人亲友、后代族人等。古代花钱品种繁多,饱含匠人技艺精髓。这些古时遗存的藏品,且不论价值高低贵贱,其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上下求索,最终获得真知灼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末民初光宗耀祖珐琅银花钱赏鉴-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