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不多见的古泉鉴定记

时间:2020/11/1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卢伯雄/湖南长沙


  每一种古钱币都蕴含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发行年代时期里的文化痕迹。我们现代人收藏、研究或欣赏、投资古钱币,主要是想从中得到一定的知识收获或经济收益,然而最先就要了解的是其背景优势和艺术价值,同时还要拥有一颗热爱古钱币的心,只有喜欢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欣赏到价值、获得到收益。笔者去年参加某地举办的一场“《家有收藏》暨首届收藏文化论坛”,当天上午的活动尚未开幕,现场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因为该项活动的主题是普及收藏知识和宣传收藏文化,还特邀了有关的鉴定专家对“家有收藏”者的宝贝,提供免费咨询和真假鉴定。

图1 中统元宝楷书

图2 中统元宝篆书

图4 仙台通宝

图3 大中通宝背广十阔背缘

  在《家有收藏》的主题咨询、鉴定活动中,钱币的咨询、鉴定仍是主流,古今中外五花八门的藏品汇聚于此,令整个鉴定活动场面十分热烈。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品种和伪品,但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和少见品种。作为鉴定专家团成员,笔者接待的一位藏友就提了半布袋的古钱前来咨询。笔者将倒出的一堆古钱币整理后分类,发现除了大部分的普通常见古钱之外,有三种属于相对少见的品种,分别为“中统元宝”、“大中通宝”和“仙台通宝”。

  先来说一下“中统元宝”。该钱是元朝时期忽必烈在位的时候,下令铸造发行的,并取名为“中统元宝”。这枚钱币是在1260年诞生,又在1264年结束,流通时间相对比较短。“中统元宝”采用了传统的造型,以外圆内方的形式打造,文字有两个版本,一是楷书(图1)二是篆书(图2),是直读或者旋读的方式,背面铸有星纹,属于一种平钱。大家知道,忽必烈在历史上十分有地位和名气,他开启了新的历史,然而这枚“中统元宝”在当时的发行量并不大,又经过了如此长时间的洗礼,能留下来的已经是少之又少,在收藏市场上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之所以“中统元宝”如此有名气,估计与它的发明者忽明烈是离不开的,了解了“中统元宝”的历史,就能发现这枚古钱币拥有特别高的艺术欣赏性。由于“中统元宝”流通时间仅4年,属于古泉中行用期比较短,相对存世量也稀少,是古钱币中的珍品之一。“中统元宝”从清初开始到当代,均有仿造的伪品,藏友提供的此种钱币有四枚,除一枚为当代锈色做旧的伪品之外,其余三枚品相上乘,两枚生坑,一枚熟坑,距今700年实不多见。

  再说“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期(1361—1367)始铸于应天府。“大中通宝”铸期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平定陈友谅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铸“大中通宝”钱。颁行五等钱式,增加铸“当十”一种,背穿上“十”字;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1371)续铸。第二次继续铸时,钱背面铸各省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均五等形制。

  在“大中通宝”背纪局纪值钱各式中,谱载有:背面铸“广十”折十型钱。此钱虽然比起其“广五”折五型钱遗存要多,其仍然是诸多“大中”钱中不可多得的中上品级钱之一。

  藏友提供的这枚“大中通宝”背十·广(图3),品赏钱文,足可证其正宗官品之属。面文“大中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笔画相对较细,显示书意遒劲,笔画有力,文字布局结构规范,端庄俊朗,与某些歪斜之私铸伪品,乃相去甚远。背穿上“十”,笔画有力,“广”则与其他大钱一样,因笔画繁复,出炉后,笔画有所粘连,此反倒彰显其自然。一番审视下来,其书盎然神韵,已然无虚矣。此品“大中广十钱”,在制式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面为窄缘,而背却是宽缘。显然,这一特征是“大中广十钱”的另一个罕见版式,其全名则应为“大中通宝背广十阔背缘”版式。

  最后再谈一下“仙台通宝”(图4):此钱系日本古钱币。日本自建国以来,很长时期都是模仿中国的文化,这一点从钱币上也可以看出来。日本仙台市是个拥有100万人口的海岸城市,是日本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仙台市是大城市,又有流经市区中心部的广濑川和绿茵茵的榉树等美丽景观,作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而闻名日本。在日本的货币史上,有“仙台通宝”钱币,即日本江户时代,光格天皇天明四年(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铸于仙台藩领。有铜、铁两种,铁多铜少。此钱形制独特:方形、窄缘、广穿、圆角,俗称“角钱”;面文“仙台通宝”楷书,直读,文笔清秀,光背无文。钱有大小二品,对边距分别为2.4、2.2厘米,重量不详。铁钱形体略小。“仙台通宝”限定在奥陆、松平境内通用,因钱币价值贱而遭民怨,遂行四年而止,且将此钱剔出销毁。“仙台通宝”曾经参与了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当年日本海商强行与中国渔民强买强卖时,多是用铁钱与中国人交易,中国人再用“仙台通宝”买日本货物时,它的币值就减半。鲁迅先生曾经在仙台市留学,著名的《鲁迅文集》中对此也有描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不多见的古泉鉴定记-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