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分类与投资

时间:2018/7/22 文章来源:善本古籍
  近年来,古籍收藏成为一热点。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但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一些基本的古籍版本知识,捉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才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挖掘出具有投资升值潜力的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按类型,古籍可分为手写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珂罗版(又称玻璃版)本等多种;就书的形制来说,记载文字的材料经过甲骨书、钟鼎书,竹木书、缣帛书、碑碣书,发展到纸质书;纸质书的装订,经由卷轴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而后发展到线装。

  总体上,我国的古籍图书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所谓雕版印刷就是先在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纸张刷印出书页。古人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为刻本或者刊本,现代人把它称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

  原刻本,亦称祖本。是后印本的源头。原刻本一般都精工细刻,纸墨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原刻本印刷数量都比较小,保留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判断一部古籍是否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书牌页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要重视最后的序言,要注意后序是否被抽毁。另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对比。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其所占比例在存世古籍中最大。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往往因为政治、文化、人为的或技术的原因,有所增删、变化,甚至还会产生—些错误。一般翻刻次数越多,错讹也就越多。故收藏价值相对于原刻本略逊一筹。翻刻本一般从牌记、序言中可以看出,但要注意少数不良书商为获得暴利,有挖补书牌、抽毁后序、后印改前印、在印刷时间上做手脚。这就需要藏家从书品、纸张、不同时代的刻本特征去综合判断。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其一,原刻本已佚失不存,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其翻刻本也就价值大增,其珍贵程度和原刻本等同;其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历代的官书局,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等,这些机构因为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工匠,所以刻工精湛,校勘仔细,纸墨上乘;其三,影刻本。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不仅内容相同,细节也相符,连版心中刻工的名字、所作的记号均原样保留。此种影摹宋刻的称“复宋本”,影摹元刻的叫“复元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

  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印出之书,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例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难得佳品。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家之手,常常一页书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目前,套印本在古玩市场上已是难觅之物,书刊拍卖会上可以看到一些。因为工序、技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每一部套印本都是值得收藏的。

  以上所列均是按照古籍的印刷工艺划分的版本类别。在古籍收藏中,还有按出版时间划分的版本类别。这种划分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乾隆六十年(1721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

  宋元古籍早在古代就是收藏家追逐的焦点,价格不菲,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元古籍屡展出现在国内拍场,价格也节节攀升。目前在国内拍卖会上,一般的宋版书单册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若为名家精刻,则起码20万元以上。正因为宋元版古籍存世稀少,且多数已入蒇国内外的博物馆,一般的收藏者很难染指。因此,近年国内藏家退而求其次,将收藏的注意力转向明版书,国内稍具规模的古籍拍卖,都以明版书为主打。

  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升值潜力巨大。明代中叶及明末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在古籍拍卖中,并不是所有的线装书都能拍出好价格。常见的传统古籍,特别是年代稍近的清版书,由于存世量大,近年来单册的价格仅几百元。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

  相对于传统古籍而言,历朝历代的禁毁之书、内容稀奇古怪的冷僻之书十分罕见。1996年起,嘉德公司陆续推出了一批禁书,清末的一册《推背图》以2.2万元成交,禁书《野叟曝言》也拍出4.18万元高价。

  另外,收藏界有“—经品题,身价百倍”的说法,也就是说古籍一经名人名家批校,就附加上了一般古籍没有的学术资料性和证史性。因此,收藏界一直把经过名家批校、题跋、评论的古籍列为“善本”,这类古籍在拍卖时往往比同版同类的古籍价值高出许多。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

  近年来,在拍卖会上,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名人尺牍拍卖是由嘉德公司1994年开创,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综观古籍收藏,说到底还是艺术品收藏的“物以稀为贵,艺以精为珍”这一金科玉律在发挥作用。收藏者在投资古籍收藏时,不仅要仔细辨别真伪,更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对于初入门者,应尽量从明清以后的古籍入手。而同一时期的古籍中,要本着“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仔细筛选。只要牢牢把握住“真、精、稀”三字箴言,结合本地古籍收藏的实际情况,选准投资方向,把握住行情走势,谨慎操作,就一定能在古籍收藏投资中有所收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籍的分类与投资-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