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上一页
1/51页 共1506

清代深浮雕竹制笔筒

时间:2017/4/1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吴艳/安徽合肥


图2

  笔筒,一般是有底圆筒状,专门放置各色毛笔之用,是文人书案上的必设之物。明代文人朱彝尊《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其材质有竹、木、牙、瓷、玉等,但数竹制最为常见,其一是因竹子易得,中空,适合制作笔筒,其二是古代文人对竹文化情有独钟,其清高傲雪、虚心向上、节节升高的美誉即是文人雅士的品格写照。

  竹笔筒或为素面,或为浅刻,或为多层深刻镂雕,每一类都有雅趣美感所在。装饰图案多为文人观瀑、携琴访友、高士对弈、隐居生活等经典文人题材。安徽作为文房之乡,安徽博物院收藏有多件精美的明清笔筒,其中有一件清代深浮雕竹制笔筒,表现的是王羲之写《黄庭经》换白鹅的文学典故。

  此件笔筒(图1)高12.9厘米,直径8.6厘米,椭圆形,中空,无底,底座遗失。筒壁一半为素面,一半为深浮雕刻,以山石作为画面过渡,通体油润发亮。正面雕刻两株苍松直插云层,枝杈遒劲若龙,树皮斑驳,松叶形如羽扇,细密整齐。松树下,王羲之头戴儒巾,慈眉长髯,坐在天然木枝椅上,大笔挥毫。小童在案前双手捧着卷轴,小心伺候着主人书写。另有一老道士站在旁侧,一手持书,一手挥舞着拂尘,神情窃喜地望向王羲之。三只鹅悠闲地在前漫步,或低头觅食,或上仰看向书案边,姿态高傲优美。此件笔筒制作细致,图案满塞,雕刻可达三层,立体感强。人物神情到位,动作准确,与整体环境也相得益彰,很好地表现出了这段著名的文学趣事。图案右下角有落款(图2)“丁丑春月 张鹤亭刻”,有红色阳文钤印,已模糊不清,刻者张鹤亭无考。

图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深浮雕竹制笔筒-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