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上的年轮

时间:2017/5/15 文章来源:太原晚报 杜浙泉 文/图


  粮票是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计划经济的产物,如今虽说早已退出流通,但却凭着较高的保存价值,跻身中国十大热门收藏之中。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作为山西省大同市铁路车辆段的技术干部,每去一地出差,总要带回几张粮票;那时尚无收藏之说,何况每月粮食定量才27斤,只不过从牙缝儿抠出几两粮票,作为到过某地的纪念品罢了。

  我搜集的渠道,多是向各地亲友同事,直接索求甚至辗转讨要,或者在文化市场与人交换或购买。记得1966年春天去广州,我一顿午饭吃了3斤香蕉,当时每斤香蕉才8分钱,省出4两粮票。经过三十多年的沧桑岁月,诸多粮票居然留存下来。

  新中国发行粮票始于1955年9月,其种类之多不胜枚举,诸如全国通用粮票、地方流通粮票、军用粮票、农业粮票、工种补差粮票、菜农粮票、补助粮票、奖售粮票、供给粮票、划拨粮票、流动粮票、(饲)料票等。

  按粮食品种分,又有面票、米票、细粮票、粗粮票、大豆票及副食、熟食、馒头、糕点等票。按使用范围分,上至全国,中有省、市(后成立的海南省除外),下到县、区、镇、矿、厂、校、团(军队)。按使用期限分,最长者达27年,短的仅为1个月;且有的分单、双月使用。按面值、面额分,大的百斤、5百斤甚至千斤,而小的仅半两(上海、浙江粮票)。各地粮票的票面面积也颇为悬殊:大似两角人民币(重庆),小如邮票(上海)。

  至于票面图案装饰,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诸如:语录人物、山川土地、森林庄稼、水利电力、农机畜牧、钢铁化工、建筑纺织、火车轮船、飞机汽车、桥梁隧道、古迹名胜、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无物不涉。其中装饰或文字颇具时代气息及地方色彩者甚多。

  票面上的字体亦有多种:美观大方的黑体,横细竖粗的仿宋,工整端庄的楷书,蚕头燕尾的隶书,古朴娟秀的小篆等;有的还印有少数民族文字。票面印刷工艺也有所不同:单色版、胶印版、影印版、雕刻版等。

  我对装有数千张粮票的8本厚厚的集册爱不释手,每每翻阅,祖国大好河山和建设成就及矿藏、特产、风情等等画面便映入眼帘。诸如山西粮票上的大同煤矿,内蒙古粮票上的放牧和蒙古包,河北粮票上的赵州桥,邯郸粮票上的黄粱梦遗址,四川粮票上的巫峡……

  毫不夸张地说,粮票就是一部题材丰富、内容广博、设计典雅、印制精美的另类别样“大百科全书”;它超容量地储存并展现着岁月的足迹和历史的年轮,以及社会变革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雨和阳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粮票上的年轮-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