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面额超255亿元的现金支票

时间:2018/7/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卢伯雄/湖南长沙


图2 中国实业银行壹元

  笔者收藏的这张民国现金支票(图1),罕见的面额大得有点惊人,支票上凭票祈付的金额为:国币255亿7千2百零5万3千元整。

图1 中国实业银行支票

  该张现金支票,是民国时期中国实业银行使用的宣纸单色印刷品,币额、签发时间均由出票人手工书写。凭证的票面从右到左,分别为:支票中字第A616511号/账号,凭票祈付——国币贰佰伍拾伍亿柒仟贰佰零伍万叁仟元整,此致,中国实业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出票人签名盖章)由王问渔、严仲蔚签名盖章。票面下方为记账科目栏,科目刊印黑体字:甲种活期存款,票幅为94×176毫米。

  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实业银行,是当时北洋政府组建的股份制银行,该行由中华民国财政部注册批准,总行设在天津。民国四年在酝酿成立时,由于复辟帝制被搁置,民国八年初才正式营业。当时的银行总董:熊希龄(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协董:钱能训(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总理:周学熙(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协理:李士伟(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这一时期发行的钞票,印有“政府特许发行”字样(图2),属于当时最有实力的银行,后来部分10圆面额的钞票又委托交通银行发行。

  面对这张提款后需要用大卡车装钱的巨额支票,笔者查阅有关史料显示,1935年11月3日,民国政府财政部公布了实施法币政策的布告,宣布从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俗称:国币)名称。

  这张现金支票的提款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注:公元1948年7月31日),正是国民党政府陷入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绝境之时,彼时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法(国)币在膨胀中,已丧失了币值,面临崩溃之际。按武汉1948年8月2日的市场交易价,1市斤大米卖16万元,1市斤猪肉卖190万元。而该张支票的持有者虽拥有255亿多元的银行存款,为何一次性用现金支票解款呢?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时国民党政府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将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废止法币,改用发行金圆券作为流通货币。而这张支票的拥有者可能闻悉到风声,为尽量减少缩水率,即用一张现金支票全部提取,正好距废止时间早19天。假如这张巨额支票在19天后提取,那缩水的程度会更惊人。按当时发布的规定,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计算,每元的含金量仅为0.22217,这位本来持佰亿元国币的富翁,兑换后就只是金圆券的万元户了。尽管这笔巨额国币的祈付是在宣布废止的前19天,如果其款项未变成外币、金银或物资,仍然逃脱不了“看着银子变水”的结局。随着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又颁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并先后数次增发、加大金圆券面额,至此,金圆券发行量已大大超过市场正常的流通量,因大量的金圆券在市场流动中过剩,大大突破了物价平衡规律,从而更快地加剧了市场万物上涨。当时有家媒体曾报导,到邮局寄一封平信,信封上所贴的“国币加盖金圆”邮票,多达几个整版,其邮票包裹信封几个圈,如按面积可折成8个信封,形容当时金圆券的市值比纸还不如。由于金圆券的大幅贬值,市场上的买卖拒收交易,使仅出生9个月的金圆券等于废纸,这在世界货币发行史上,算是最短命的币种之一。

  时过境迁,这张民国时期由中国实业银行祈付的现金支票凭证,虽然过去60多年了,但它承载的历史元素,作为研究中国近代金融史、货币发行史和经济、物价等渊源关系提供了佐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民国时期面额超255亿元的现金支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