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宣传队旗和证章

时间:2019/7/2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蓝山/湖北武汉


图1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侵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拉开了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宏伟帷幕。随着华北、上海、南京的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关先迁武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各机关云集武汉,从1937年底到1938年秋,武汉已成为全国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武汉会战如火如荼,长江两岸战火横飞,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文化队伍迅速凝聚成新的集合体,“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日协会”等多个抗日文艺团体组织相继在汉成立,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了多支抗战宣传队伍,并派出多支宣传队伍深入前线慰问、演出,在提升抗战气氛、鼓舞官兵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去七十余年,当我们回眸那些留存着战火硝烟的抗战文物,依然能感受到它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历史荣光。

图2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宣传第二队队旗(图1),布质,竖条,长80、宽42厘米。正面蓝底白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宣传第二队”。1938年2月,随着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汉成立,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政治部下设四厅,第三厅主要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下设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抗宣二队成立后,与其他演剧队、宣传队一道进行了包括政治学习、业务准备和军事训练的短期培训。在抗敌宣传队分赴各战区之前,周恩来亲自给他们作了长达五个小时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并为14个分队制订了分赴各战区前线的计划和行动路线。出发前,政治部三厅给各分队颁发了队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抗宣二队在队长何惧的带领下,高举队旗奔赴湖南平江,随军行动,深入前线,向战地军民宣传党的主张,进行抗战宣传,在国民党军队里、在战区、在前线机智勇敢地展开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宣传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和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这面队旗跟随抗宣二队经历了武汉抗战血与火的洗礼,后由队长何惧完好保存至今。1984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派人专程到北京向何惧老人征集到这面队旗。2002年,该队旗由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今天,作为抗战历史的见证,这面队旗已成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证章(图2),圆形,铜质,有锈迹,直径4厘米。正面沿边一圈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黑色美术字,体现了演剧队浓郁的文化艺术特色。中间位置是一个硕大的阿拉伯数字“2”,数字为红色,在一圈黑体字的衬托下十分醒目,代表着第二演剧队的队号。证章反面下方刻有“012”的队员编号,上面的别针完好,用于别在队员胸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于1938年2月成立后,政治部第三厅于4月1日在武昌昙华林成立,由共产党人郭沫若出任主管抗日宣传动员工作的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三厅成立后,立即团结了文化界的很多知名人士,着手举办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活动,每天分别以文字、演讲、歌咏、美术、戏剧、电影、游行为宣传重点,为抗战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万人大合唱、歌咏火炬大游行以及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战献金活动等。在政治部第三厅的直接领导下,1938年8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在武昌昙华林组建成立,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共10个队,每队建制为28人。大多数演剧队都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是一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的文艺团体,由郭沫若、田汉等主持训练1个月后,分派到各战区抗日前线。抗敌演剧二队前身为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队长郑君里(1911—1969,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成员有左翼剧盟成员瞿白音、沙蒙、吕复等。抗敌演剧二队主要活跃在江西、湖南等地的抗战前线,巡回演剧宣传,慰问官兵,在实践文艺家“把舞台当炮台,把剧场当战场”的誓言的同时,亦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抗战时期的宣传队旗和证章-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