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文化之烟的“艺术”

时间:2017/4/20 文章来源:新华网内蒙古站
  香烟画片:风靡一时的宣传品

  这是指从卷烟传入我国一直到1949年以前长期流行的一种宣传卷烟的广告画片。国内烟草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都不断推出各种烟画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的提高,印刷设备的改进,使烟画印刷更加精美、丰富多采,特别是国内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华成烟草公司的烟画很受欢迎。曾一度走俏的外烟烟画,已不再独领风骚了。像英美烟草公司各地分支机构,时有烟画过时影响销售的情况报告。

  今天的卷烟都是20支一包,或50支一罐。过去的卷烟长期都是10支装,抗日战争以后才有20支装的。用软纸的叫包,是低档烟,用硬纸的叫盒,是中高档烟。也有少数50支罐装的,当时叫听。

  卷烟厂为了扩大影响,吸引顾客,在每一包、每一盒、每一听中,都装上一张小画片,面积约6x3.5厘米。烟抽完了,这张小画片留下来就成为一件纪念品。这些画片都是成套的,每套容量少则几十张,多遇百余张。你要想把一套画片看完或配齐,你就得买上至少几十包,乃至几百包烟。当然,也有不少吸烟者相互交换这些画片。但不管怎样,这个办法大大刺激了吸烟者的兴趣,扩大了卷烟的销量。要知道,在文化生活缺乏、彩色印刷品罕见的旧中国,集上一套香烟画片,就等于集上了一本印刷精美的连环画。

  这些画片的内容有外国美女图、中国美女图、新女性生活图、三百六十行生活图、二十四孝图、世界风光图、中国风光图、京剧脸谱图、各种兵器图、儿童游戏图、花鸟图、成语故事图、滑稽漫画图、珍奇动物图、各国国旗图、世界名画图、历代名将图、《三国演义》故事图、《封神榜》人物图、《水浒》人物图、《红楼梦》故事图、《西游记》故事图、《七剑十三侠》故事图、《精忠说岳传》故事图……从这些名称就可知道这些微型连环画必然成为孩子们争相收集的小玩艺,甚至不少成年人也加入其中,有如今天的集邮热一般,使卷烟厂利润大大增加。

  抗日战争爆发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推出《封神榜》人物图,并通过报纸向全国宣布:凡得到全套者,可向公司领取一辆英国自行车或一块瑞士手表。谁知在这套香烟画片中,有18张数量极少,如姜子牙、通天教主、邓九公、燃灯道人等,以致于出现了黑市,一张姜子牙画片的卖价可购两袋面粉。据说,这股热延续了两三年,也没有一个人能集上全套去换取自行车或手表,因为有几张画片根本就没印过。

  京剧烟画

  1933年,英美烟草公司天津办事处发现,小哈德门烟内刺摩登女郎画片因模糊无变化,消费者已感到厌倦了;山东、江苏等地也有反映,如烟画需求有所变化,建议更新烟画内容等,并提出改进方案。公司就推出了一套中国京剧剧照的烟画,这套画一经出现在市场上,就受到消费者和爱好者的喜爱,争相收集。这套烟画之所以受到欢迎,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完全以京剧剧照形式,彩色印制,形象逼真;其次是画有当时京剧中各行当的名角,如名旦的梅兰芳,程艳秋、尚小云、荀碧生,净角中的郝寿臣、侯喜瑞,生角中的王少楼、郭促衡,小生中的姜妙香等;三是烟画背面印有演员简历,剧情简介,演出特点,也可以看出60年前京剧名家对京剧艺术事业推陈出新、难得可贵的敬业精神,如尚小云在半个世纪前,即演出了新编时装京剧“摩登伽女”,从烟画画面上看是满头卷发,身着连衣裙,手戴玉铜,足穿高跟鞋,一套西式打扮;程砚秋在“赚文绢”剧中扮演苏小妹,全以小生妆扮,这都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京剧烟画的出现到抗战爆发后仅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以后的数量不如其他的烟画多,且在战乱中,大部散失。但是,对于广泛传播中国京剧文化,普及京剧知识,了解那个时代的京剧名家们,这种宣传方式是空前绝后的。

  烟标:让反烟者也爱不释手的烟艺术品

  烟标是世界四大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他们的爱好决不是难以索解的怪癖,因为所有的烟草厂商都在为自己的产品外观不遗余力的寻求最佳的设计,为香烟热销铺平道路。像宁波卷烟厂重新设计的红“五一”香烟,商标图案依旧采取男女并肩工农携手五十年代流行的造型设计,具有古朴拙雅的民族风格和年画风味,包装接近原汁原味的老“五一”,让人油然产生“岁月流金”的亲切感和怀旧情怀。这不是可吸之“烟”的价值,恰好是吸烟附带的价值;这也不仅是吸烟者的行为,而是已扩大为一般人的行为了。烟蒜的设计往往还利用一些现实社会条件,正确的选择造成的行为号召力是很大的,这时,勾动似心思的是充满乡土自豪感的各种地名牌号,受人喜爱欢迎的人物商标,而不再仅仅是烟的吃味和价格。

  中国的书法是精深的艺术,在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烟标是它大显身手之处,烟草厂商有力量征求最著名的书法家和最佳的作品,使更多的烟标美仑美奂,也唤起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激赏之情。

  烟标收藏者的宠物——套标

  对于烟标收藏爱好者来讲,套标是藏品中的佼佼者。其原因有三点:三是套标十分精美,许多套标集诗、书、画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二是一组套标少则三、四枚,多则十来张一套,要想集全,并非易事。对收藏者来谟,越是难收集的,吸引力就越大;三是套标出得少,物以稀为贵。

  中国是世界上发行套标出得少,物以稀为贵中国是世界上发行套标最多的国家之一。就设计风格而言;中国的套标最丰富多采,它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类为标名相同、图案不同的图案标;一类是标名不同的文字标;还有一类为标名、图案均不同的图文并茂标。

  第一类套标最多,它通过一幅幅漂亮的图案,向人们展示了祖国河山的秀丽、中华历史的悠久、古今文明的璀璨。这类烟标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一为照相版,它把原物原景通过摄影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再现给消费者;另一为绘画版,它通过艺术地再加工,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是多种艺术的结晶。这类套标还有一特点,就是一套之中的枚数相对多些,通常都是五枚或十枚一套,若能集全,放在一起观赏,美不胜收。图案标中最令集标爱好者爱不释手的,是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如南京卷烟厂的“金陵十二钗”,十二枚一套,上面既有著名画家刘旦宅先生的画,又有著名红不家周汝昌先生题的字,还有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先生题材的字,真正是诗好、字好、画更好。刚问世时,一套烟标就值十多无钱。又如四川绵阳卷烟厂的“巴蜀”,不但五幅泼墨山水画气势雄浑,副牌子每首诗上面的题名更使人叫绝:“三峡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峨嵋天下秀”、“剑门天下雄”,它们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巴山蜀水的特点。

  第二类文字标,设计也别具一格,特别是它的标名独具匠心,利用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激起人们对它的好感。如上海卷烟厂的“福、禄、富、贵、寿”、宜昌雪茄厂的“福、禄、寿、禧、康”;玉溪卷烟厂的“恭、贺、新、禧”;南宁卷烟厂的“时、来、运、转”等。这类文字的标名往往是请名家题写的,苍劲有力,有的再配上适当的装饰画,使民俗色彩更加浓厚。

  第三类图文并茂标,具备了上述两类的特点,备受集标爱好者的青睐。这类标最典型的莫过于贵阳卷烟厂的“喀斯特”溶洞套标,不但图案精美,设计高雅,几枚烫金的标名也引人入胜:“奇名”、“奇胜”、“奇景”、“奇观”,那千姿百态的钟乳厂造型,再加上妙笔生花的导游文字,好一个奇妙的“名胜景观”。此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和它的经济效益一样不容低估。

  彝族的烟盒舞

  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聚居区,喜吸龙竹 制作的大口径水烟筒。烟盒自然是置烟丝的必备器皿。但不知始于何时,人们无意中发现与自己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烟盒用手指轻轻敲弹时,竟能发出“呱呱”的悦耳声音,刚好踩 上跳舞的节奏,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深受启迪,将烟盒用于舞蹈场合,以手弹烟盒来控制节奏,一方面用来统一节奏,一方面用来增添舞蹈的热烈气氛,于是烟盒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乐器而流传至今,这种相应的舞蹈也习惯地称之为“烟盒舞”,成为彝族一种著名的舞蹈形式。

  “烟盒”作为一种民间指弹乐器,流行于云南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元江等县彝族聚居区。多用水冬瓜木或竹质薄条制成,直径约90毫米,高约60毫米,上盖与盒底紧密套合,边沿四周饰有彩色缨穗,显得精巧别致。跳舞时,先启开盒盖,左右手各一,每人执一副,边跳边用手指敲盒面,声音清脆婉约。烟盒舞动复杂多变,不仅有身体上部舞姿,也有大量的下部动作,经常是头、手腰、腿、脚各部分配合进行,超出了本民族以下部舞姿为主的其他若干舞蹈。烟盒舞通常分正弦与杂弦两类。正弦属基本跳法,较能集中显示风格和特色:如“三步弦”、“二步弦”、“一步弦”等,只舞不唱;杂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较为丰富,且随意性强。

  烟盒舞跳法据说有百余套,大多反映或模拟动物生活习态,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状况,每一套舞蹈都有具体名称,如“哑巴砍柴”、“蝴蝶戏水”、“仙人摔跤”、“鹭鸶捕鱼”、“蜻蜓点水”、“螃蟹打架”、“凤点头”、“大力劈竹”、“猴子掰苞谷”、“喜鹊搭窝”、“苍蝇抬脚”等,都充分表现出彝族人民神奇的艺术想像力。

  烟盒舞舞步变化较多,排形有圆圈、直排、横排、四穿花、六穿花等,既有单人舞、双人舞,动作柔、韧、刚、脆相结合,如“蜻蜓点水”,舞者由颠步起跳,同时吸脚,腿向前或向旁伸足尖角点一下,手相应作点水状,旋即吸回腿而恢复原状。“凤点头”舞时一手抬高,一手抬平,双手弹烟盒时指掌向下钩,突出手腕背,抬高的那只手仿佛凤在“点头”;“鹭鸶捕鱼”也较形象,技巧性很强,舞时双手分开站直,上身朝前俯躬,用嘴把放在地上的“鱼”(烟盒)叨起;“斗蹄壳”则二人相对(或相背)踢脚,似驴马斗蹄;此外,“猴子掰苞谷”、“螃蟹打架”等也十分形象逼真。

  今天,烟盒 已变成了当地彝族人民的著名乐器,而烟盒舞则变成了广为流传的一种彝族舞蹈形式,曾多次在各类艺术节中表演而深受赞誉。

  烟具:烟文化的缩影

  工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在追寻“烟文化”踪迹时,烟具为我们展示出“烟文化”明显的脉络。

  烟具,一般是指与吸食烟草入其制品有关的工具和用具,它也与其它工具一样,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烟具,必将带上不同时期文化的烙印。烟草及其制品制品演京戏至今已成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它既必须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同时还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后者,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因此,烟具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逐步定型和完善,所以烟具能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状态、自身的社会地位及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心理心态等。

  人类早期的烟具出现在15世纪左右,在人类发展史上是较晚 。烟草是一种易破碎、易干燥、易变味的物品。为了妥善保管它,早期多用竹筒 、木盒和皮革制品。而当时其功能主要是满足吸食烟草及其制品的最低要求,而且是就地取材,粗糙加工。这与当时不寻的人类生活条件是吻合的。如竹制的烟嘴、木材的烟斗等。烟草及其制品所产生粗犷的带有野性的刺激与慰藉最先被较不发达的社会中的人类所接受。烟具的造型更接近自然,装饰也只可能是原始而古朴的。

  人类早期接触和吸食烟草,使用的工具只可能是手,就像早期人类攫取其它食品类似,作为一种特殊食物食用、药用品涂抹止痒,发展至燃吸,则应是人类对烟火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后。

  烟具随着烟草及其制品进入较为发达的人类社会后,其发展是惊人的。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注意其实用性的同时,更注意其装饰性,而烟具的等级和层次更加鲜明。中期出现角质、骨质、玉石等烟盒。后期则大量出现金属、陶瓷、塑料等制品,进一步发展到镶金嵌银、脱胎漆、景泰兰等工艺品。值得一提的还有便于携带的烟荷包,烟荷包有用针织的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刺乡的烟荷包还作为少女的定情礼品。这些都是烟的工具。现代化生活用具的一大特色是组合和配套用具,烟具也不例外,组合烟具是随卷烟的出现而发展的。一般包括烟盒、烟罐、烟灰缸、火柴夹或打火机匣、牙签筒、钟表、灯具等,材质多样,设计新颖,色彩绚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组合烟具的出现,一是由于卷烟的普及,二是由于生活习惯和水平的改变与提高,而且不同生活习惯和水平的家庭必然会采用适合自己的组合烟具。这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烟具与使用者的经济状况和习惯情趣密切相关,二是说明组合烟具之与现代生产就如同锅碗筷瓢和刀叉等器皿一样普及和需要,这还引伸出一点就是:烟草及其制品(主要是卷烟)已成为人类需要——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与礼仪的需要以及国家的需要——的重要财源。如打火机制造成了一个颇有生命力的行业,高档打火机成了不少人追求的目标。

  烟斗:烟斗是英国探险家沃尔特?佩利爵士首先根据印第安人的启示制成的,以后便成为英国绅士的象征而流行,这一习惯也传入美国,所以出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昂贵收藏品和烟斗,反为英美人士所拥有。烟斗的消费层次最为明显,从价廉的木雕烟斗发展到上层社会使用的昂价珍品、装饰品和收藏品。烟斗发展至今还是以木雕为主,而以隔热性能佳、保燃性能好的根雕烟斗为名贵,根雕烟斗又以其接近自然形态和色泽者为佳。这也反映了人类在向文明进步发展时,对古朴自然仍然存有偏爱。值得注意的是,烟斗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从这一角度也反映了烟具的主流仍是带有男性的而很少有粉脂气的高雅制品。

  烟嘴:发展与烟斗有所不同。由于烟草及其制品不直接在烟嘴内燃烧,所以材质使用范围就广泛得多,古朴高雅的有竹木、角质、象牙等雕刻品,也有昂贵的玛瑙、玉石制品,一般的除了适用的竹木制品外,还有金属和塑料等制品。烟嘴对消费层次的反映也极为明显,如象牙、玉石等高档烟嘴一般为富有的消费者所拥有,一般消费者在要求美观适用的同时,则选用价廉物美的塑料、玻璃及金属等工业制品,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就能满足这种需求。随着工业的发展,部分工业品,如假象牙制品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而农村使用的大多为就地取材的自我加工的竹木烟嘴,古朴自然也另有情趣。有趣的是富有的消费者使用烟嘴,一般是喜爱清洁和显示其高雅身份,而一般消费者则是注重其节约烟草。这也说明一般富有阶层的消费者,在享受中还未忘记标榜和炫耀自己富有的身份,所以高档烟嘴的加工也是精雕细凿,其中不乏精品。19世纪后期或更早一些时间,由于滤嘴卷烟的发展,烟嘴的发展一落千丈。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慢条斯理的摆弄烟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旱烟杆(袋):由烟斗、烟嘴的发展,派生出众多的烟具,其中结合得最合理、流传最广的当推旱烟杆(袋)。早期旅行多是步行或以马代步,旱烟杆应是由便于携带的短烟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类似棍棒工具的长烟杆,既可击蛇驱兽,又可拨草探路,还可拒敌防身。在武侠小说中不是经常出现铜头铁杆的烟杆武器吗?虽属小说,亦有其社会雏形。但旱烟杆一进入富有的上层社会,情况就不同了。翡翠烟嘴玉石斗,斑妃竹杆镶金银,极尽豪华美观,再加上烟坠烟荷包等附件,手执一杆,一步三摇,气派十足。更不甚者,烟杆长至自己无法点火,还得让别人来服侍。烟具不同,其主人身份不同,莫赤如此。还有,烟杆长短与使用者年龄也关系明显,年青者喜用短小利索的短烟杆,年长者则偏爱长烟杆。一进入轮船、火车、飞机时代,旱烟杆的用武之地就大大缩小了。城市中的赋老者,农村部分中老年人则还保留这种烟具和吸食习惯。

  水烟袋:随着吸食习惯的改变和烟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出现了水烟袋和水烟筒。烟气透过水层过滤,变得更醇和凉爽,加入水流翻动的咕咕声,更为吸食者增添情趣,所以水烟筒和水烟袋一问世就受到吸食者的喜爱。在清末民初的人物照片上,茶几上放置的物品中往往有一具水烟袋,还有人直接捧在手中,由此可见烟具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土耳其人嗜水烟,被认为最早使用的水烟袋就是土耳其人制造的。

  水烟筒:水烟筒是流行在云南、贵州、四川和两广的烟具。水烟袋的效果已如前所述,但在烟气变淡时量稍嫌不足,水烟筒就能产生相对量大得多的烟气。水烟袋和水烟筒都是通过袋筒里的清水,用嘴吸,使筒内产生负压,而使烟气通过水后吸入口中的。并且吸食时能发出“咕……咕”的声音,还真有点“烟波浩淼信难求”产滋味和意境。这样还可减少有害成份。烟袋里如盛白糖水,那么吸出的烟就有甜隽之味;如盛甘草薄荷水,还可以解热清胃。从这一点看,水烟还有如今滤咀烟不可以拟的优点。水烟筒早期为烤竹制成,精品镶包铜皮或银皮。由于烤竹易破裂,又出现了金属水烟筒。但具有特色的烤竹水烟筒 仍为消费者所喜爱。有趣的是,云南的水烟筒最大,依次是贵州、四川、两广和福建。从中也可以看出消费习惯和吸食习惯会受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俗的影响。有一则故事说:在抗日战争中滇军打台儿庄时,人人背有一具烟筒,当时日本侵略者讶然失惊,更怀疑是滇军的新武器。从这个故事中可说明一个问题,一种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是不易改变的。波斯也有用水烟筒来吸烟的。

  土耳其烟壶与土耳其烟罩:烟具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土耳其烟壶就较为典型,伊斯兰教义一般不吸浓味烟草,香料烟不仅吸味醇和而气味芳香,其旁流香气尤为明显,所以撒于火堆上既可用又可吸,这就是早期出现的烟罩,穆斯林席地而坐的习惯很适应围绕火堆或火塘而坐,伴随着交谈,人手一管,共吸一炉烟,其乐无穷。追求清凉舒适的烟气是吸烟者一致的享受,烟罩很自然地发展成烟壶,而享受多管烟壶的多为平民百姓,达官贵人是不屑与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的,所以单管小烟壶的制造就精美得多,装饰也华丽得多。烟壶在穆斯林著名神话《天方夜谈》中多次出现,这就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鼻烟壶:为了装放鼻烟粉末便出现了鼻烟壶。鼻烟盛行于讲究排场的清代,所以鼻烟壶一出现就以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而成为烟具珍品。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们尽管对烟草持否定态度,然而他们对鼻烟壶则另眼相待。据说康熙第一次南巡时,在南京接见欧洲传教士毕嘉和汪儒生,对方送他礼物时,他婉言高血压绝了其它物品,唯独留下了鼻烟,并且非常喜欢盛放鼻烟的珐琅器皿,即鼻烟瓶,并通过传教士邀请这些制造器皿匠师来中国造办处传授技艺,生产画珐琅鼻烟壶。为了制造更多、更好的鼻烟壶,他下设14个作坊,专为皇家制作应用宫廷综合手工艺作坊,即御制鼻烟壶基地,有玻璃、珐琅、瓷半等多品种鼻烟壶问世,分别由宫廷造办处和景德镇御窑烧制,别看器物虽小,却很精美,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情趣。同时把御制的鼻烟壶送给皇族、宠臣和外国使节,可见他对鼻烟壶有特殊的爱好。从史籍看,自康熙帝开始,到后来的雍正、乾隆隆等几代皇帝差不多都嗜好鼻烟,而对鼻烟壶的爱好更胜一筹,所以御制鼻烟壶也就每每创新,画工精细,线条工整,流畅自然。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对画珐琅鼻烟壶的制造很积极,每个设计由他亲自审定造型图案,钦定制作黑地白梅花和红地白梅花鼻烟壶。现在,鼻烟在绝大多数地区消失了,这种行为也随之消失;然而,新的形式在 新的条件下生成,仍会被大众接受和采用。

  现在与烟直接有关和间接相关的器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烟文化的范围也必然越来越扩展,烟的道具作用也越来越大。烟草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烟文化之烟的“艺术”-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