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上展现劳动者形象

时间:2008/4/27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郭建国


图1

    在我国火柴上与生产劳动有关的画面不胜枚举,体现出浓浓的“劳动”情结。

  1950年,为了纪念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昆明永明火柴厂特意设计出品了“五一”牌火花(图1)。其主色调为红色,左上角印有商标图案,由齿轮与一只举起红星的手组成,右侧是硕大醒目的“5·1”字样,表现了工人阶级与劳动节的紧密联系。

  新中国成立不久,即以钢铁般的步伐前进着,劳动者翻身做主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此时以“建设”、“前进”等为牌号的火花比比皆是。耀昌第二火柴厂的“大建设”火花(图2),图案是一名工人站在林立的厂房、烟囱、水库前,手捧着书本;澄海火柴厂以“翻身”牌为商标,反映了工人为拥有“劳动保障条例”喜悦的心情。

  工农联盟是上世纪50年代的热点。不少火柴厂以“工农”、“工农联盟”(图3)、“团结”、“合作”等为商标,其画面大多以齿轮和麦穗或寓意工农团结的两只相握之手,以及手举铁锤和镰刀,作交叉状的工人和农民为构图;“工农兵群像”也是那个年代的特有模式。如广东山水合作联社的“工农兵”牌,画面男性工人抬手向前指引,女性农民抱穗在旁跟随,男性军人握枪拥立,整体构图呈稳重的动势。

  颂扬劳模、弘扬劳动精神,在火花上也表现得相当丰富。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京召开。福州华光公司及时出品的“模范”牌火花(图4),画面以一位头戴解放帽、肩扛铁锤的工人和一位头戴斗笠、肩扛镢头的农民头像为主图。这套火花的出现,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工农业第一线上的劳动者。

  一些火柴厂还以“劳模”、“工人”、“劳动”、“农人”等作为自己的品牌商标,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沿袭使用。如下关火柴厂以工人头戴解放帽、胸佩大红花为图案的“劳模牌”;华光火柴厂以农民头戴草帽、挽着裤脚入图的“劳动”牌;江门火柴厂以炼钢工人为造型的“工人牌”(图5)等等,这类火花使用时间之长、版式之丰富,在中国火柴史上绝无仅有。

  最让劳动者引以为豪的是一些著名劳模如王进喜、时传祥等相继登上了火花。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火花上表现的劳动者形象以炼钢工人、纺织女工、电焊工和地质勘探、服务行业等从业人员居多。“文革”时期,这类火花还大多配有相关的“语录”(图6)。

  改革开放后,更多的劳模以及普通劳动者在方寸火花得到了宣扬,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也频频在火柴盒面上亮相。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欣赏这些不同时期、时代烙印明显的劳动题材火花,让人更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火花上展现劳动者形象-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