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太湖石

时间:2017/5/17 文章来源:华夏收藏网

  中国园林里。常见一座座奇形异状的石头,小则有1米多,高的达5-6米。有的立在道旁,有的圈于池中,有些石头上还长有奇花异卉,自成佳景。这种石头称为太湖石。

   太湖石因盛产于江苏太湖一带而得名,属碳酸盐类石灰岩。由于那里雨水充足,石灰岩经长年累月的风化和雨水的自蚀,形成湖石多孔,形似石钟乳、石笋等玲珑剔透的石料。这种石块一般具有瘦、皱、透、漏的特点。所谓瘦,是指石型苗条细长;皱,指的是石的纹理呈古老分化状;透,是指岩石多洞而透光;漏,则是石块内外有坑洼,轮廓线条丰富,雨水能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地渗透。因此,中国很多公园里常用太湖石来装饰,瑰丽玲珑,耐人寻味。苏州留园里有一石高达6.5米,清瘦挺拔,重约5吨,命名为"冠云峰",是湖石的典型代表作。
  
   太湖石既是天工之造化,又出于石匠艺术之手。中国自宋代起,住在太湖畔的石匠就从事开采湖石生产。他们先把石块从山上凿挖下来,然后根据其形状、大小以及园林建筑的需要,凿为千姿百态,再放到太湖里,让湖水冲击,若干年后,湖水把它们琢磨得又光又滑。上海豫园里有一块湖石,被人们称呼为"玉玲珑",乃是十分贴切的。
  
   中国自古以来,还常用湖石在公园里堆成假山。北京故宫御花园里的"堆秀"和被誉为"假山王国"的苏州"狮子林"(因湖石酷似干姿百态的狮子,故名)等就是用石块堆叠而成的。北京颐和园夕佳楼东面的一座假山,就是仿照苏州狮子林而建造的。从前讲究的假山,都用糯米汁掺入适当的石灰,作为胶合材料。现在都用水泥,施工更方便。假山里往往多石洞,洞内套洞,弯弯曲曲,忽上忽下,忽明忽暗,造成很多迷洞,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假山上则植以翠柏苍松,奇丽花草,山峰建立游亭,游人登高,可俯视公园全景或远眺园外景色。这种建筑可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又是阻挡视线、分隔空间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独立的石峰或群石堆叠的假山,都平添了园林的幽静之美,令人身居闹市而享有山林之趣,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特色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太湖石-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