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寄情太湖石

时间:2017/6/18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明代嘉靖年间,归有光在安亭世美堂授课。世美堂原是其妻王氏的娘家,他自己的家则在昆山城里的宣化坊。沿着吴淞江往来于安亭和昆山之间时,常常经过陆家浜,他从船上看见荒冢杂草中有一块太湖石,十分引人注目。一打听,才知道这太湖石很有些来历。它原本是宋代昆山状元卫泾的,后来归属叶盛。叶盛是著名藏书家,可不知何故,将奇石丢在这里,从此再不理会。归有光思考再三,决定把它买下,然后用大船运到安亭世美堂,置放在向阳处,称作“秦国公石”,还为此写了精彩文章。

  卫泾家住昆山石浦,年少时就有不同寻常的操行。他考中状元后,授官承事郎,添差镇东军签判,后来历任淮东与浙东两路提举、起居舍人、礼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官职。六十八岁去世,追赠“少师”,追封“秦国公”。

  当时,韩胄以外戚执政专权,妒贤嫉能,排斥异己。卫泾很有骨气,拒绝与之同流合污,被罢官回家。他在石浦隐居十年,在六鳌山下开辟了西园,园中有后乐堂,堂名取自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他还给自己取号“后乐居士”。卫泾在西园中以竹石怡情,不光种竹植梅,还收集了很多珍稀的太湖石,垒成假山,装点园林。后来,随着世事变迁,太湖石流落四方。

  归有光想起昆山学宫(县学)内,有一块太湖石,名曰“元云石”。那是元代至正年间昆山知州费复初从卫泾的西园移来的。那块石头形态怪异,仿佛一个旋转身体的舞者。“秦国公石”的形态质地显然在“元云石”之上。归有光与它朝夕相伴,总觉得每天都面对着秦国公卫泾。

  在吴淞江畔的世美堂,归有光与妻子相濡以沫。他一边悉心教学,一边刻苦读书,认真著述,妻子则经营着四十亩土地。那一年遭遇大旱,田地龟裂,农民用牛挽车,硬是靠牛力和人力日夜往稻田里灌水,总算获得了比较好的收成。秋天稻谷上场后,用几石新米酿成了酒,归有光叫儿子一起登临修筑于世美堂西小山上的畏垒亭,给自己酌上米酒,迎着寒风长啸一声。他毕竟潜藏着怀才不遇的悲愤。只能以家酿的米酒,浇胸中的块垒。

  归有光在世美堂讲学,四方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拜“震川先生”为师,少的时候几十人,多的时候百余人。他谈经说道,纵论文史,培养了一批批弟子,不少弟子如娄坚、唐虔伯、唐时升等等,后来都成为名震一时的学者。然而,尽管他刻苦攻读,有很高的学识,却屡试不第,成为“江南未了之事”。许多考官和举子都为他愤愤不平。

  在购得“秦国公石”的十年前,归有光在苏州阊门刘尚书刘缨的家里,得到过一块太湖石。那块奇石很不一般,他在《秦国公石》一文中描述道:“形如大斾,迎风猎猎,髣髴汉大将军兵至阗颜,大风起,纵兵左右翼,围单于,骠骑封狼居胥,临瀚海时也。”一块太湖石,竟如此大气磅礴,风起云涌。其实,他是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澎湃激情,都寄托于此了。

  归有光矢志不渝,直到六十岁那年才考中进士,担任浙江长兴县令,终于有机会实践他的“惠爱”思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归有光寄情太湖石-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