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竹雕:0.2毫米间刻出七八层

时间:2017/6/10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记者肖明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远在笔墨纸砚发明之前,人们就已经学会用刀在竹子上刻字记事,这种原始的竹雕,成为文明的传承载体。

  我国古人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用竹子制造生产和生活用具,不仅如此,出于爱美的天性,古人还在竹制品上施加装饰。

  汉代戴圣的《礼仪·玉藻》中记载,西周君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有的就是竹片制成的,“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官位不同,笏的材质也不同,“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牙),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木象可也。”士大夫所持的笏均系竹制狭长板子,这种笏虽然谈不上是一种工艺品,但上面是刻有一些纹饰的。

  随着竹雕工艺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名家辈出,巧手如云。

  由于原材料产地的原因,中国的竹雕艺术在南方十分繁盛,而北方较少。如今在天津,竹雕手艺人很少,女手艺人更是凤毛麟角。作为天津罕有的女性竹雕师,高英女士用自己的巧手和执著精神,将普通的竹板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竹雕技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如“金陵派竹雕”,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浙派竹雕”采用的是“留青”技法;“嘉定派竹雕”以镂雕、深刻透雕为特色……当年,高英学习的是“留青”技艺——一种在青竹皮上雕刻的技法

  高英早年学习版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竹雕扇骨,便被竹雕艺术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做工深深吸引,沉醉在这门技艺中不能自拔。

  高英性格直率,骨子里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为了能学到这门技艺,她南下常州,开始了辛苦的竹雕学习之路。

  初到常州,高英人生地不熟,当时正值冬季,阴雨连绵。冬天南方没有暖气,对于土生土长的北方人高英来说是很不适应的。晚上,在租住的房子里,她裹着厚厚的棉被,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动摇过学习竹雕的决心。

  竹雕技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如“金陵派竹雕”,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浙派竹雕”采用的是“留青”技法;“嘉定派竹雕”以镂雕、深刻透雕为特色……当年,高英学习的是“留青”技艺——一种在青竹皮上雕刻的技法。

  高英说,竹雕是对一个人体力、耐力和毅力的考验。在高英的回忆中,她的学习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竹扇、竹臂搁(也称腕枕)、竹笔筒都是文人常用的物品,在使用中,文人会突发灵感,找来工匠将自己创作的字画作品雕刻其上,或放置于案台之上,或带在身上时常把玩,使得竹雕在古时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专属的艺术。

  竹雕所用的竹子,取材要求是生长四年的竹子,而且还要在冬天去山里砍竹,因为冬天的竹子质量好,不会被虫蛀。

  “一棵竹子百来斤,我一个人砍不动,所以就想找当地老乡帮忙,结果发现当地很多人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而他们的话我也听不懂。好不容易找到能听懂普通话的人,人家还有自己的工作,不愿意帮我。”于是高英一咬牙,提着电锯自己上山砍竹子。

  就是这个决定,差点儿让高英丢了性命,现在想起当年的情景,她后怕不已。

  “竹子的坚硬程度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很难控制住电锯,尤其是锯到最后的时候,电锯总是像要飞出去似的左摇右晃,我的手臂也随着它四处挥舞,十分危险。我拼尽全力攥住电锯,我知道只要不松手,我的命就能保住。”高英说,那时她几乎是用性命换了两棵竹子,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

  竹子运回后还要经过分割、煮竹的过程,先把一大桶放有白矾的水烧开,然后放入竹片煮一段时间后捞出,立即用布用力擦掉竹片上的胶质。高英回忆,第一次擦竹片时,她最后累得没有一点力气了,差点儿一头栽在地上。煮竹之后,还要经过长年晾晒才能供雕刻使用。

  竹扇、竹臂搁(俗称手枕)、竹笔筒都是文人常用的物品,在使用中,文人会突发灵感,找来工匠将自己创作的字画作品雕刻其上,或放置于案台之上,或带在身上时常把玩,使得竹雕在古时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专属的艺术。

  与高英交谈是一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她的语速很快,思维也极其活跃,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为了雕刻一坐就是一整天。她说,一旦投入工作,吃饭、睡觉便全无规律,为了减少去厕所的频率,就连喝水也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高英擅长制作竹雕扇骨,她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技艺精湛,令人一见难忘。其作品格外重视细节,其中有一件利用紫竹雕刻的作品“紫貂”,其上紫貂的胡须清晰可见,紫貂腿部的毛发分毫毕现,其长势纹理都清晰地表现出来。

  她雕刻的昆虫造型作品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上昆虫的翅膀非常逼真。高英说,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在0.2毫米的竹皮上刻下不同的层次,多的时候要刻七八层,才能将昆虫翅膀的经络、透明度以及翅膀和身体交叠的态势表现出来,而这些层次的变化、深浅的拿捏,完全依靠雕刻师的一双手来把控。

  除了扇骨之外,高英的竹雕臂搁等作品也体现出同样的特色。在她的作品中,蜻蜓薄而透明的翅膀形态、蝈蝈腿上的毛刺,都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高英说,相比雕刻动物、昆虫,人物的雕刻难度也很大。尤其是给人物开脸(雕刻人物脸部细节)时,要在薄薄的竹皮之上表现出人物面部素描的立体效果,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她有一件名为《阿房宫》的作品,反映的是秦代阿房宫的巍峨壮观和秦时的市井生活。作品中人物众多,每一个人物只有3毫米大小,整个作品耗费了数月时间才完成。

  高英说,在竹雕这门艺术中,精工细作的作品和得心应手的雕刻工具是分不开的。市面上没有合适的工具,高英就买来白钢条自己做工具。从小到大,高英从未接触过,但是为了艺术,无论多难她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最初不懂如何做,要么是刀子的角度做得不对,要么就是工艺不对。人家都是用电机磨一下,蘸一下水,我起初不懂其中的奥妙,只是磨到最后才蘸水,结果做出来的刀子特别脆,一刻就锛了。”就这样,从每次的失败中总结一点成功的经验,高英最终得到了满意的刻刀。

  与高英交谈是一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她的语速很快,思维也极其活跃,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为了雕刻一坐就是一整天。她说,一旦投入工作,吃饭、睡觉便全无规律,为了减少去厕所的频率,就连喝水也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高英患有高血压,很多时候,她会刻到自己浑身哆嗦才停下手中的刻刀。对此,她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发扬这门艺术,让它在天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竹雕:0.2毫米间刻出七八层-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