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清早期金漆雕龙纹楠木浮雕供案之琐谈

时间:2019/5/4 文章来源:优美文 盛澜/撰文


  楠木在中国传统木作中的使用似乎一向与“庄严”及“尊奉”相关联。

  约九十年代末,福建宁德浦源郑氏宗祠附近有藏家偶得一罕见巨型楠木漆案,后曾现身于温州一私邸,或又闻其辗转北上……

  浦源郑氏宗祠乃为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宗族祠堂建筑群落。其建筑布局独特,前窄后宽而形同古船。院落正门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树高十丈许,干粗六围,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名之曰"灵樯"。

  宗祠正厅高悬大明礼部尚书翁正春所书"蕴藻流芳",于二进厅又有民国海军上将萨镇冰题写的"硕德耆年"匾额。

  史载:自永嘉入闽,郑氏支开宁德、叶散闽东。至南宋端平年间,其后裔朝奉大夫郑国珍迁族于周宁浦源村,至八世孙郑模(字懿显,行晋十)始建浦源宗祠,又于清道光二十年(1814年)重修……

  其实楠木家具从来是明清以来紫禁城中轴线上各主要殿宇之中最为重要的陈设器,仅此足见其在该时期中国宫廷木作中的重要地位。

  供案的原形是周时的一种礼仪祭祀陈设,传世常见的形制皆似于翘头案。但其翘头角度和尺寸都比较大,通常案面以下装绦环板或是设置抽屉,多为三弯腿、且以兽足或是足下踏珠接地。

  我在赵朴初先生处曾见过有的供案足下设金刚座或是托泥,这类供案下配套的金刚座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判断是由莲台、佛座之类的逐渐演变而来。

  这件17世纪翘头供案通体为楠木所制,髹红漆、描金装饰。整体风格沉稳静穆、结构严谨大气。该案体量厚重巨大(255×123cm),台面两端设内卷云纹飞角,腿足三弯且兜转有力,下部为抱腿圆雕猛龙鸱吻吞足,台面下高束腰镶八仙过海涤环板,牙头雕饰凤鸟纹……

  明清两代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装饰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营,并相继形成地方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被称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常用材料有楠、樟、黄杨、龙眼木、梨木、椴木、桑树根等,其中尤以楠木为上。

  依据装饰风格与器形,延及雕刻技法和涤环板中人物开脸等项,基本可以判定上述的17世纪金漆楠木供案为闽地工艺,兼具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但其体量的确足以与同时代的宫廷制器相较。

  窃以为所有供案的造型最为出彩之处首先在于案腿,其次在于案腿与跨度的比例结构是否庄严稳重。而装饰细节则体现在案的两侧向里收进一些的位置上和两侧腿间镶有的各种板心或各式圈心。

  中国木雕更讲究刀法,利用木材本身特点去寻找材料的内在表现力,力求表面的光泽、纹理、结构等形成的微妙的变化,以达到艺术上独特的神韵。

  传统的福建金漆木作题材多为雕刻人物风景、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其作品讲究多层镂空,富立体感,玲珑剔透。有的通体贴以金箔、以朱红漆托底,使镂雕部分的金箔与底部的朱红漆相映,显得富丽华贵。

  早年随杜仙洲、周绍良先生盘桓于闽浙之地,见其庙宇、宗祠所用之古代供案饰以金漆者颇多,但其中以楠木选材者皆来历不凡。

  紫禁城内楠木材料多用于宫殿的建筑或装修中(大木作),如紫禁城内的养性斋、毓庆宫,古华轩、绛雪轩等处,多以楠木作几腿罩、或用于隔扇门、或用于天花藻井及支撑结构……

  在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最高等级的家具就是四海皆知的那件金漆楠木宝座和其背后的楠木金漆龙纹宝座屏风。而楠木供案之类的陈设木器则更广泛的见诸于礼佛和祭祀等于信仰相关的神圣场所。

  清宫最早的佛堂中正殿原址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专司掌管宫中藏传佛教佛事活动以及佛像的铸造、绘画等宗教艺术活动。

  乾隆时期清廷推行繁兴佛教以安众蒙古的国策,中正殿改由皇帝委派的王公大臣管理,佛堂几乎遍布后宫的每个角落。在这些御佛堂的装修和陈设的供器中以楠木制作者甚多,诸如塔、龛、塔跺、供桌等。

  所以禁宫中的御佛堂有供案,亦有供桌。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供案等。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在于精神层面。两宋以后,桌在趋于实用的过程中,与案逐渐发生了分野,桌的实用功能越大,其陈设功能就越低。相反,案的陈设功能则增加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也更高。

  前面提及的硕大楠木供案,据其雕刻纹饰判断应为宗祀场所陈设所用。依其体量足以揣测其当年入供之厅堂的恢宏庄严,以及宗族香火与门第之兴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最信的是自己的祖宗,奉祭之事从来关乎子孙福祉、家族兴旺。楠香袭远、血脉相承,自当竭诚以致。

  2018年12月12日

  作者简介

  盛澜,1975年生于北京,对佛教建筑、佛教文献、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研究。

  师从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

  曾任中国佛教古代文献保护中心理事、香港东方佛教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佛教建筑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早期金漆雕龙纹楠木浮雕供案之琐谈-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