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5/41页 共1199

日本竹器:平实淡雅方能“融道入器”

时间:2017/3/26 文章来源:《艺术市场》 作者刚罡


初代田辺竹云斋作鸟巢花笼 刻款:竹云斋造之

  他们从揣摩“唐物”、研究宋元画竹篮器物而获得灵感,逐渐发展出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和谐统一的日式竹篮。日本的竹艺师们也研发技艺,演变至近现代日式竹艺的创造,将竹篮从功能性的手工艺品发展为公众认可的艺术品。

  中国作为竹文化的发源地,竹制品早已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攻城有箭,记载有简,居住有筑,吃饭有笋……而汇集竹之本质、气节于一体的竹编艺术,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早在74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以竹编织器具了。后来文人雅士不得山水竹林之闲暇时,便将此情此意寄于那些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竹编器物,其中最多见的便是竹笼与竹篮。至明清时代,竹编工艺更是精巧绝伦,技法推陈出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经有150余种编织法,然而留存至今的已不多见,多数清代以前的中国竹艺也只能在流传下来的绘卷中见到了。

  大约于我国明朝时代—日本室町时代(1333—1573),我国的竹编工艺与煎茶一同传入日本。至江户时代(1603—1867)末年及明治时代(1868—1912)初年日本汉文化的全盛时期,日本本土文人阶层崛起,从中国引进的竹器成为日本日常生活的茶道、花道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对日本竹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竹编技艺隔着一道日本海,于对岸繁衍发展数百年,而百年前的那些老竹器,也被有心人细心保存下来,使今人得以借其窥见百年前的风情韵致。

竹编一鸣惊人蝉挂花笼

  日本竹编工艺及两大体系

  日本竹工艺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竹产业发展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江户时代末年至明治初年,汉风盛行的大阪、关东等地区,竹器应文人的审美而造,被称为“文人竹篮”,吸收了中国竹文化并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日本固有的竹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竹文化。他们从揣摩“唐物”、研究宋元画竹篮器物而获得灵感,逐渐发展出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和谐统一的日式竹篮。日本的竹艺师们也研发技艺,演变至近现代日式竹艺的创造,将竹篮从功能性的手工艺品发展为公众认可的艺术品。

  日本早期从中国进口的“唐物”多由竹编制而成,如盛放花果的器皿、茶道中的竹篮、放置木炭的竹篓、摆放茶器的竹架等。竹篮也自此成为日本茶道、花道的重要道具,活跃于诸多仪式活动之中,从而对竹篮容器提出了较高的艺术需求。此时的竹篮可见多种编织方法,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性而达到了观赏的层次。文人崇尚淳朴雅淡,插花也讲究清雅脱俗,竹编平实自然,因此,成为文人雅士插花之首选用具。

  日本竹编的方法多种多样,甚至上达百种,依据不同用途又发展出相异的方法。基本可分为四边编法、六边编法、八边编法、弧形编法、网状编法、绳结编法等,以及文字编织、立体编织、混色编织等方法。若是几种编法交织使用,那更可用“吾编无尽”来形容。日本工艺品专家何墨说道:“四边编法是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以相互围合交错,纵横相压编结成四边镂空形状,四边网格以及斜边菱形也属此法。从而又再衍生出多层交错的编织,其中竹丝粗细的变化、色彩的组合也令呈现出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姿;四边编法的基础上增加两根竹丝,六边编法出现的蜂窝状、龟甲纹、麻叶形……交错旋转的变化是来自自然赋予的灵感;八边编法更加夺目,绚烂的仿若钻石切割出的纹样;弧形编的纹样呈中心旋转,椭圆纹、螺旋纹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网格编法是最为常见的手法。”在平凡中玩出花样的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当看到各种竹编纹样时,除了惊叹外,方恨言语的苍白无以形容。如“唐物”提梁花笼等作品,竹编技艺高超,运用数种复杂的编织技法,充分表现出其超高的竹编造诣。

  由于地域人文的不同,日本的竹艺分为关东、关西两大系统。关西体系的竹艺较早被中国传媒介绍,也更为中国藏家所了解熟知。据何墨介绍:“关西地区作为煎茶道的发祥之地,配合花道、茶道的竹笼作品被运用其中,最初模仿制作‘唐物’竹篮,关注竹艺本身,风格较为传统。以早川尚古斋、初代和田和一斋、初代田边竹云斋为日本竹艺的早期代表和象征人物。后期则较注重传统文人品位的展现,逐渐将竹篮从功能性的工艺品发展成为一种文人气息浓厚的艺术品。例如二代竹斋作翔编和乐花笼、初代田辺竹云斋作鸟巢花笼、竹编一鸣惊人蝉挂花笼等特点明显。”

  关东体系以传统出发,更具有艺术性与创造力,比如以饭冢家族为代表的东京花笼更是充满了新颖的现代艺术性。何墨表示:“二代凤斋之后,关东竹艺走出‘唐物’的风格,开启了竹艺家通往意识层面的全新出路,拓展了日本竹工艺之路。受到二战影响,日本许多传统工艺受到冲击,竹编工艺也曾一度断层,饭冢家族代代相传精益技术,综合历代名师的创造构思,达到高度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巩固了饭冢家在日本工艺界的地位。在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饭冢小玕斋、铃木峰斋、石川照云等人的作品中,更展现了近代工艺诞生的轨迹。”

斑竹编提梁花笼

  竹编艺人及日本竹工艺协会

  那些出自二代前田竹房斋、梶原光峰、门田二篁、一笋斋、竹心斋、初代田辺竹云斋、二代田辺竹云斋等竹编名家之手的作品,件件是很高审美取向和不凡的编制技巧而成的精品。据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北介绍,日本著名的竹编艺人有:

  初代和田和一斋(Wada WaichisaiI,1851—1901),具有备受赞赏的高超工艺,擅长精细的编制技法,并训练出众多学徒,是明治中期相当有名气的竹艺文人。

  初代前田竹房斋(Maeda Chikubosai,1872—1950),生于大阪。曾向初代田辺竹云斋学艺,学习制作“文人竹篮”的技法。之后他基于对经典竹器的钻研开始创作原创性竹艺作品,风格独特,并在昭和初年在东京举办了多场展览,大受好评。

  初代饭冢凤斋(IizukaHosai,1851—1916)一家从栃木县到东京开始,竹篮工艺吸收新艺术运动“革新”的主张,推翻了江户期所强调的技术性与拘谨的保守主义,采纳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

二代竹斋作翔编和乐花笼 刻款:竹房斋造之

  饭冢琅玕斋(1890—1958),师从父亲初代饭冢凤斋,继承并开辟了饭冢家族的特有技法,将竹子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开拓了“篮子”的无限空间,将竹笼从附属品变为空间主角的艺术品。1933年,德国建筑家布鲁诺·托德曾写下“西有竹云斋;东有琅玕斋”,并评价其作品“其技艺之高超,是比艺术还要更高的境界”,被称为近代竹艺艺术的开拓者。

  阪口宗云斋(SakaguchiSounsai,1902—1970),天资过人,有非常敏锐的艺术创造力,他的老师初代田辺竹云斋称其为“天生的艺术家”。他善于运用竹子的天然特性,将功能性、设计感以及精湛的编织技艺完美地结合。

  石川照云(Ishikawa Shoun,1895—1973),本名照章。小学毕业后,向居住于栃木町的饭冢琅玕斋学习竹工艺。其作品曾入选昭和十五年(1940)年纪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祭上。战争时一度迁离至乡里的下永野,战后再次投入竹工艺的世界,并开始尝试编制唐物风的精致花笼。

  在这些身怀绝技的日本竹编艺人中,更有一些被誉为“人间国宝”。“人间国宝”是日本媒体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的称谓。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间艺术传承深陷困境一样,日本的一些传统艺术和工艺技能,在战后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为了使这些“国宝”不至失传,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地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200万日元(约14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如今,经文部省认定的“人间国宝”已累计360位。其中,竹艺有生野祥云斋,竹工艺有饭冢小玕斋、二代前田竹房斋、五世早川尚古斋、胜成苍凤。比如博乐德2017春拍“符瑞——‘融道入器’工艺花道”专场中,lot201二代竹斋作翔编和乐花笼的作者二代前田竹房斋是初代前田竹房斋第四子,其作品在日本多次授奖,是第三位被誉为“人间国宝”的竹编艺人。

竹心斋作金明竹斋笠式提梁花笼 刻款:竹心斋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较早,在明治四年(1871)5月23日出台的《古器旧物保存法》就是日本第一部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令;昭和四十九年(1974)5月推出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设立“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等。政府对有经验的从事传统工艺的人给予认定,成立传统工艺士协会,组织展销活动,给有成就者进行表彰,同时对传统工艺的持有者和学习者进行奖励。日本竹文化振兴协会在1976年成立,顶峰时有会员7700人,6个国内分部,一个海外分部。由于“町村合并促进法”实施,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年轻人涌向大城市,传统技艺传承之路断链,再加上受日本国外竹制品的冲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致如今日本竹文化振兴协会呈衰退趋势。

  日本竹编的刻款与鉴定

  与日本铁壶一样,一部分日本竹器也有可“验明正身”的刻款。比如博乐德2017春拍“符瑞——‘融道入器’工艺花道”专场的日本花器中,一半以上拍品有名家刻款,如“竹房斋造之”“二篁作”“一笋斋”“竹云斋造之”等,虽风格不一,各具特色,然而每个刻款俱刀工深厚,落刀干脆利落。张小北认为:“作者在其满意的作品上刻其斋号或名字,一方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和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体现其市场价值和权威程度。就拿lot205竹心斋作金明竹斋笠式提梁花笼和lot207竹真斋作白竹宗全花笼来说,‘竹心斋’和‘竹真斋’刻款虽一字之差,但作者和编织年代不一样,其刻款也有独自的风格。每位名家刻款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刻款的字形刀法等也可为对象是否为其作品提供一个佐证。”

田边竹保斋唐物提梁花笼 刻款:竹保斋造之

  在鉴定100年前的老竹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识别一件竹编制品的优劣?张小北认为:“老竹器经时间的浸润,和新的竹制品有天壤之别。总的来说可从看表面皮壳及包浆、表面色泽、雕刻凹处所留污垢、雕刻凹面、上手重量等方面去鉴定。比如博乐德2017春拍的花器拍品lot209初代田辺竹云斋作鸟巢花笼,经上百年把玩摩挲,包浆的光是自然柔和的宝光,而非新仿抛光上蜡后的那种贼光。经上百年使用,棱角已磨得柔顺不碍手。lot204一筍斋作竹根编环耳瓶花笼,经上百年风化,受热胀冷缩及湿度变化,竹丝的突出点晶莹半透明如琥珀色。编织凹处日积月累已留下结实的沉淀物。一件好的竹编制品,必定是造型古雅、气质脱俗,修篾和编制极为细致考究,有着极高的审美品位及艺术收藏价值。再如lot213竹编丸型提梁花笼、lot214竹编一鸣惊人蝉挂花笼、lot220田辺竹保斋唐物提梁花笼等都是难得的花器珍品。”

  总之,竹编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日本的文化很多与中国是有些近似的。其竹编艺术非常精绝,有着很强的设计感及实用性,也有某种禅的意境,因此也成为中国的文人雅士追捧之物。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国人品位的提升,优秀的日本竹编艺术品价格不断上涨。日本竹编作品频频在国内拍卖上出现身影,如最近的西泠印社2016秋拍、北京博美2016秋拍、博乐德2017春拍等,这是对花器成为艺术市场新热点的大胆尝试。这些清雅之物值得喜好者留意和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日本竹器:平实淡雅方能“融道入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