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两宋画院的画家选拔和培养

时间:2017/4/2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出版社


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 轴 绢本设色 197.5cm ×10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宋王朝建立后,确定的国策之一便是“偃武扬文”,“抑武”的结果是给后世留下了“靖康之耻”和亡国之痛,而“崇文”过程,则创造了文化上的光辉业绩,尤其是在绘画上,更是写下了骄人的一页。

  建国初期,太祖、太宗两位开国皇帝在忙于争战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文化的奠基工作,首先是改革科举制度,取消考生的出身限制,改进士的复审为直接殿试,一经通过即授予官职,同时扩大录取名额,太宗在位21年间,录取进士即多达近万人,从而为读书人提供了更多的入仕机会。又大力兴学,开设太学、国子监、小学,并设医学、武学、律学、书学、画学、算学诸专业机构。对书画尤为重视,将来自西蜀和南唐及其他地区的画家们编入画院供职,并予以重用,使之成为宋初画院中的中坚力量。至太平兴国时期,天下渐趋稳定,太宗便诏令广泛收集散落民间的书画遗迹,先后得千余卷,进行鉴评品定后珍藏于内府。

罗汉图 刘松年 轴 绢本设色 117cm×5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继的真宗、仁宗、英宗等几代君主延续着既定国策及对书画的好尚,至徽宗时,道君皇帝赵佶则将其推向了顶点。出于对书画的热衷,徽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画院建制进行了全面升级,不再局限于仅从社会上招收和供养画家,而是建立了画学制,即通过考试发现和录取优秀人才,进入画院后也不再是应诏作画,而是接受系统专业教学,提高技艺,再通过考核依成绩授予不同职称。这在文献上有明确记载: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一日,都省言:“窃以书用于世,先王为之立学以教之,设官以达之,置使以谕之。盖一道德,谨守法,以同天下之习。世衰道微,官失学废,人自为学,习尚非一,体画各异,殆非所谓书同文之意。今未有校试劝尚之法,欲仿先王置学设官之制,考选简牧,使人自奋,所身于图画工技。朝廷图绘神像,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修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从之(《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一》)

  根据这一敕令条格,又对画院中的生员名额、编制条例和行政管理,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办法都做了详细规定:

  大观元年二月四日,国子监修立到画学补试外舍,于本贯出给保明公据照验,或召命官一员委保诣实,投纳家状试卷听收试等条,并系创业冲改旧条。从之。

槐阴消夏图 佚名 册页 绢本设色 25cm×2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入院后的学习科目和考核标准亦有明确规定:《宋史》卷—百五十七《选举志》记:

  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义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仍分士流、杂流,别其斋以居之。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写工。三舍试补、升降以及推恩如前法。惟杂流授官,止自三班借职以下三等。

  从上述文献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画院的教授内容和考核标准都是很严格的,能够考入并完成学业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从一些考试题目上也可看出来,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落日楼头一笛风》《嫩绿枝头红一点》《午阴多处听潺湲》等,每一试题都是情与景,意与境的高度融合,有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境,考察的不仅仅是技法,更重要还有参试者的生活体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构思与巧妙的表现。如史载以《竹锁桥边卖酒家》,应试之人多数都着意于酒家的表现上,唯有李唐只在桥头丛竹中挑出一竿酒帘,得以突出了“锁”字含意而中魁。又如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考试众人,大多画空舟系于岸边,或鹭立于船舷,或鸦栖于篷背,而获第一名的则是画一人卧于船尾,小船横泛水滨,既突出景色的荒寒,又表现出了情绪的孤寂。考核时还强调细节的真实,如郭熙主考时以《尧民击壤》为题,强调击壤者必须着古装,如以“今人衣帻”便责其不学。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卷 绢本设色 24.8cm×528.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画学的建置改变了以往官方机构对画家只用不教,只专享不普及的局面。画院不再仅仅是画家的集结之所,同时也是培养和推出人才的重要机构,画家们有条件看到前人的精品,有机会得到正规的培训,画家之间也可以相互切磋砥砺,并且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晋升的机会,从而转变为可以进行独立创作,赢得社会尊重的文化人才。宋代画院在文化贡献上功不可没。

宋人人物 佚名 册页 绢本设色 29cm×2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院在教学上重规矩,讲法度,不允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所以当宋初黄休复将唐代朱景玄提出的绘画四品中的“品外品”,即“逸品”置于三品之上时,徽宗作为画院的“总督导”,坚决予以反对,指出绘事必须“崇尚法度”,毫不客气地将“纵任无方”的逸品降至神品之后,也正是在这种严格规范下,使两宋院画沿着格正法严的道路逐步推进,最终将传统绘画的古典画风推向了完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两宋画院的画家选拔和培养-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