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清代书画家赵之谦《兰花图》轴

时间:2018/3/1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兰花,因为具有质朴文雅、秉性高洁的气质,而与梅、竹、菊一起被视为“四君子”。古人爱兰,不仅在诗词歌赋中对兰花进行了大量抒情的描写,更有历代画家将对兰的情感赋之予水墨丹青。近日看到晚清书画家赵之谦的一幅《兰花图》轴(见图),在一片空旷之中,一丛兰草生机勃发,仪态万千,幽香满幅,观之良久,我的心里已毫无炎炎盛夏的炙热之苦,而是充满宁静、清凉的怡然之乐,有了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的惬意感受。

  赵之谦,字撝叔,号益甫,又号梅庵、悲盦、无闷,浙江绍兴人;清咸丰举人,历任鄱阳、奉新、南城等县知县,因对官场腐败、黑暗的现状不满,屡欲引退而不能如愿,1884年因家族遗传哮喘病卒于任上,终年56岁。赵之谦诗书画兼工,并精于篆刻,乃一时之艺术全才。他的绘画继承徐渭、陈淳、石涛、八大及扬州画家华喦、罗聘等人传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篆刻和书写之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学石涛又有所变化。

  此画设色淡雅,布局疏朗开阔,除了一丛兰草花卉及衬景的一枝矮矮的新篁,此外别无他物,布局经营独特,构图平中见奇,中部饱满,右边的新篁几欲撑出画面,上部却留白甚多,疏密之间,不禁让观者心里自然产生苏轼笔下幽兰之“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怡然联想。作者摒弃了兰石结合的传统画法,只是撷取兰花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虽没有大片兰草葳蕤葱郁的景观之美,但仅仅只是这么一小丛兰草,就展示出了“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的万般意象,加上幼竹的点缀,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画面上,数枝兰草向上生长,参以隶法,或窄小瘦削如菖蒲利剑,锋刃毕露,不惧霜风严寒,神趣横溢;或宽大柔媚,以水墨纵笔勾勒,青绿晕染成叶,长到高处自然地弯曲回环,偃仰向背练达传神,姿态优美,与一朵朵盛开的兰花顾盼生情,形神夸张,婀娜多姿。几朵兰花以没骨法绘出,高低绽放,上下呼应,花姿或端庄隽秀,或雍容华贵,红、黄、白诸色交替呈现,格调协调,花萼、花冠、花梗、花托的描绘无不细致入微,显得神清韵足,妙趣天生,泼墨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此画虽然以兰花为主题,但在兰草底部,一枝不让兰花独美的幼竹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新篁细小而不失竹固有之苍劲,浓浓的墨色勾勒出分叉的竹枝和纷披的竹叶,与淡色的兰草、写实的花卉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烘托了画面虚实相间、墨色浓淡分明的艺术效果,雅俗共赏,构成一幅大自然中兰竹互为点缀的盎然景象。

  根据画左下款识,可见赵之谦的这幅《兰花图》轴为临摹清代画家钱载书画册中的一幅作品。钱载(1708—1793),字坤一、殳炘,号箨石、匏尊,晚号万松居士、万苍翁、百福老人,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七年(1753)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善绘设色花卉,尤擅兰石,笔力清劲简淡,雅逸出尘。

  此画创作于“乙丑七月”,即清同治四年(1865)7月,作者时年37岁。这一年赵之谦正当中年艺术生命旺盛的时期,在才情溢于画外之时,一种清新美好、热情向上的气息亦洋溢在画轴之中,可见此时的赵之谦画艺、书艺、篆艺均已渐入佳境。他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后改习北碑,篆隶法邓石如,后别出世时俗自成一格,善用“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作书,寓劲挺于流动之中。此画款识书法潇洒规方,左低右高整整有法,笔画工稳姿态秀长,出入北碑又掺以篆隶笔法,结体匀称遒劲,虽只有寥寥十余字,从中可探寻到赵之谦精湛书貌之一斑。

  兰花一直被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张学良就曾以诗咏兰花:“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这首张学良的《咏兰》,是对兰花不畏严寒酷暑、正气高雅不尚浮华的君子之风的最好总结。欣赏了赵之谦的《兰花图》轴,我的目光移向窗台上一盆正郁郁开放的兰花,不禁有了一种身心愉悦、豁然开朗的美好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清代书画家赵之谦《兰花图》轴-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