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魏紫熙当年的创作故事

时间:2018/6/3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唐婧


魏紫熙《黄洋界》

  “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魏紫熙,原名显文,河南遂平人。作为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早年专攻山水,上世纪50至70年代,主攻人物画。他的火红年代人物画造型精工典雅、线条沉稳厚实,色块墨色并重,题材寓意深长。不仅人景并茂,意境神髓,而且极具新意,时代气息浓厚,在重振中国人物画上有着重要贡献。

魏紫熙《南京梅花山》

  魏紫熙出生在河南遂平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那里是一个有着“大山大水”的地方,除伏牛山脉在县城横穿县城西侧以外,县内还有大大小小40余座山峰。这样的自然环境养育了魏紫熙,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对于“大山大水”的热爱,以及磅礴的胸襟。魏紫熙从小就喜欢画画,没有上艺术学校之前,在私塾里“他就看见什么画什么,看见什么临什么”,“听父亲说,那时候他的课本上的空白处都是画得满满的。”魏紫熙之子魏镇说。

  1931年,魏紫熙考入河南艺术师范学校,专业学习绘画,“那时父亲的绘画天赋被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了,上课时,老师讲了一点,他就能马上拿起毛笔精准地画出来,甚至有些老师的水平都不如他。”

  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魏紫熙一直在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并且多次赴河南嵩山、伏牛山写生。在1934年至1947年之间,魏紫熙在河南、湖北等地数次举办个人画展,一时享誉中原大地。此后,他受聘于河南大学,并当选为河南省美协秘书长。

  上世纪40年代,国内内忧外患的环境,让魏紫熙教书的河南大学不幸成为了一所流亡大学,面临着整体南迁的命运,“我记得河南大学先是经过苏州,最远迁到了杭州,那时我们全家都跟着父亲南迁暂住在苏州,而父亲一人在杭州教书。”也正是这段随校南迁的经历,让魏紫熙认识了不少正在参加革命的地下党朋友,而这些朋友最常活动的地点就是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

  “快要解放的时候,他那群地下党朋友和画画的朋友都劝他留在南京,父亲动心了,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南京。”

  在南京,魏紫熙经朋友介绍报考了南京市文工团宣传岗位,当时这个岗位需要人物画家。但是朋友介绍魏紫熙时说他是位山水画家,因此,文工团的领导便对魏紫熙的绘画能力有所怀疑。

  “在领导的怀疑之下,我父亲就建议考一考试,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模特,拿了个板凳,弄点水彩,还给了块橡皮……”

  “我父亲说自己画画从来不用橡皮,他们还给了块橡皮,那肯定能画好。”“于是父亲便对着模特开始打轮廓,轮廓刚打好,领导就不让画了,说你不需要画了,你可以的。”

  当年,还在南京市文工团时,魏紫熙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南京梅花山》,这幅作品在1956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展。这幅作品让魏紫熙在全国打响了名气,受到了全国性的关注,“当时报纸对这幅作品做了很多报道,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次,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在世面上印有很多。”魏镇回顾。

  “《南京梅花山》画完以后,正好当时国画院在筹建,南京市里面就有领导推荐我父亲到画院去,但是那时傅抱石先生认为我父亲画得不好,后来我父亲就把‘梅花山’这幅作品拿给傅老看,傅老看到作品之后,一下子从座位上坐起来,说:哟,好!好!”这样子魏紫熙就顺利地进入了江苏省国画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魏紫熙当年的创作故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