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张逊与李衎的“双钩竹”

时间:2019/4/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朱匡杰/湖北武汉


图2 李衎《竹石图》

  梅、兰、竹、石在绘画作品中历来都是品性高洁的象征,深受文人画家们的喜爱。元代伊始,画竹风气空前兴盛,尤其是墨竹,成为众多画家都擅长的一个题材,涌现出许多画竹名家。然而,这个时候偏偏有个画家不画墨竹反画双钩竹——他就是张逊。

图1 张逊《双钩竹石图》卷

  张逊,字仲敏,号溪云。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张逊不画墨竹画双钩竹是有原因的,“初从黄冠,与息斋李衎同画墨竹,一旦自以为不及,即弃墨竹而用勾勒法,妙绝当世”。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与张逊同时代,被后人称为水墨竹泰斗,张逊因觉墨竹不及他,遂放弃了墨竹之法,这也算是避其锋芒,最终成为双钩竹之翘楚。

  目前发现并被认可的张逊馆藏作品只有两件,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双钩竹石图》卷(图1),另外一件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张逊《松石图》卷。《双钩竹石图》卷,至正九年(1349)作,纸本,水墨双钩,纵43.4、横66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了竹丛古松、高坡和湖石,山岗间有双钩技法绘成的竹子数丛,枝干劲挺,竹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中间老松俯仰。山石用中锋圆笔钩皴。

  图后有自题:“伯时相从读书者三四年,其昆弟特与诸生异,余固知其将有成立也。前年冬,要余于家,时天寒大雪,观雪于池阁上,出此焉,求作竹树,时以冻,不可。去年春,馆于梁溪,遂携此留斋舍,凡阅两寒暑而后成,虽若有未尽善,然而坡陀之间,扶疏之意,余为吾伯时用心亦劳矣。伯时亦好画,故乐为之而不辞。至正九年四月卅日吴郡张逊题于吴氏舍馆。”

  画卷前后隔水有谢希曾题跋,后纸有察伋、倪瓒、张绅、梁用行、王汝玉、张间、钱溥、刘钮、陈鉴、严树、陆广、谢希曾、徐渭仁、黄芳、宝熙等14家题跋,以及谢希曾等鉴藏印150余方。《朱氏铁网珊瑚》《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有著录。

  前文故事中另一人——李衎,著有七卷本《竹谱详录》,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对各类竹的各种画法也有详尽论述,是他生平画竹经验的总结,也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这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连同他那些造诣精深的画竹之作,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画竹的“教主”。不过有意思的是,墨竹成就如此之高的李衎,最后也有追求双钩设色之举。书法家鲜于枢(1246—1302)建议李衎以色代墨写竹,李衎接受其建议,既而追求李颇、黄筌父子的双钩设色法,有《竹石图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竹石图轴》(图2)有款,钤印两方,已残缺,可见“李”“息”字。诗塘有明代李东阳的小草题记,也为此画增色不少。该幅“竹石图”是李衎的名作之一。图中竹以双钩填色而成,工整而有韵味,设色而又雅致,竹繁而不乱,表现了春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色,有二杆新竹已与老竹并肩齐趋,让人联想到雨后春笋猛发的情景。坡上山石以细披麻皴画出,黑色沉重,以压阵角,石后穿插小竹野树,富有变化。

  元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汉族官员处境艰难,“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难以实现,同其他文人一样,张逊、李衎有时不免陷入苦闷之中,故常借画竹以自视。他们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赋予竹以生命,可谓视竹不是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张逊与李衎的“双钩竹”-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