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陶一清:万水千山只等闲

时间:2019/5/2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周和生/江苏南京


图1 陶一清山水画作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稳步推进,以往销往境外的书画作品开始向内地回流。有位定居于香港的南京籍朋友,常往来于宁港两地,在收藏家、画廊与书画家之间,做些牵线搭桥的交流工作。一天,他自南京寓所来电,说有批倒流画作,因画者名头不大,画廊不愿接收,他本人又急于返港,知道我喜爱玩画,故而要廉价转让于我。

图2 萧平题跋

  一个纸箱,塞满画作,因保管不善,满是灰尘与皱折。友人介绍说,这是苏州地区的数位画家,创作于二十余年前的一批作品,或有款无印,或有印无款等。转让条件为:一枪打,不挑拣。经过清点与核价,最后以双方均能接受的价格成交。回来后,我对这批作品进行分拣与辨别,先赴姑苏城请有关画家补款补印,再请裱画师托裱,而后采用“剥笋”之法,按质量分层次委托拍卖公司转让。边享受运作过程,边回收投资成本。最终,笔者只留下一小幅作者署名为“陶一清”的山水画作(图1)。

  陶一清(1914—1986),原名文通,斋号补斋,祖籍上海,生于北京,毕业于京华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国家文物局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第一批)》中,陶先生属于“精品不准出境者(107人)”之一。

  流水淙淙落远岑,苍烟古木碧云深。眼前这唯一一件北方画家的画作,当时是如何夹杂在那一堆苏州画家作品之中甚为蹊跷,而令笔者更感惊异的则是作品的精彩程度:崇山峻岭,幽涧寒林,流泉飞瀑,一只展翅雄鹰搏击云天,两位负笈旅者攀登山路……技法上熔南北二宗于一炉,构思严谨,笔墨精到,有“远观其势,近收其致”之妙。作品纯以水墨为之,小写意风格。捧读之际,笔者不禁想起唐代大画家王维《山水诀》内的佳句:“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因该作左上款识:“寒月同志嘱正。戊午初夏,一清。”故笔者推测,此件极有可能为苏州篆刻名家张寒月先生的旧藏。

  张寒月(1906—2008),字莲光,别号寒月斋主,少时奉佛,皈依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吃斋念经之余,矢志书画篆刻。其取法汉印,旁涉明清诸家,曾获吴昌硕、赵古泥亲授,金石作品能融书画、造像、山水风景为一体而自成“雍容宽博、丰茂浑朴”面貌,上世纪40年代即享有“金石杵”之誉,毕生治印三万余方,大型作品有《鲁迅笔名印谱》《苏州园林印谱》《西园寺五百罗汉造像》等。

  名家之间笔墨交流,创作精品不吝相馈,这也符合人之常情。此件钤印三方:落款处“陶”“一清”印文朱白相间,启首处一朱文圆章“偶得”,既点明画者当年创作时的率意感受,又吻合藏者如今获取后的愉悦心情。

  绘画艺术与宗教信仰总有可资借鉴之处。文前所提及的“南北二宗”,既指中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亦指从唐到元著名山水画家的两个派系。《容台别集·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但无论何宗,传统与生活总是成功艺术家的两大法宝。据中央美院资料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一清先生即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写生访问,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从而使作品注入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宏大气概与积极元素。

  笔者十分喜爱这幅可谓百里挑一、沙里淘金、涉及到两位名家的水墨山水精品,将其装裱成镜心,并请书画鉴赏家萧平以诗塘题跋(图2),为藏品再添一炷香,其文曰:“寒山冷泉。陶一清先生画,咫尺间有山高水长气象,颇不易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陶一清:万水千山只等闲-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